十常侍之乱:历史背景和引发原因探究

  今天趣味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常侍之乱是引爆东汉帝国的炸弹,是东汉帝国政治斗争的集中爆发点。但说实话,十常侍之乱这个名字是不合适的,应该叫何进之乱或袁绍之乱。

  何太后反对何进的杀戮是内部矛盾复杂性的体现,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何太后的个人利益。事实上,陈林和曹操都反对何进的极端做法。

  十常侍乱的背景和过程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云、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之乱源于帝位与外戚之争。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子。何皇后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刘燕,王梅生下了刘燕。虽然刘燕是王子,但他不喜欢汉灵皇帝。他想改立刘燕。西园军校长、太监建硕建议汉灵皇帝,如果你想建立刘燕,你必须杀死将军何金(何皇后的兄弟)。这就是第一次权利斗争的原因。

  结果得到报信的何进没有上当,逃脱了暗杀。汉灵帝死后,刘辨在何进的支持下被任命为皇帝。剑硕失败后,他仍试图谋杀何进。在太监郭胜和赵忠的帮助下,何进提前开始杀死剑硕,吞并了西园军。

  随着简硕的死亡,斗争应该结束,但风暴又开始了。以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为首的董氏外戚与以何太后为首的何氏外戚爆发了激烈的权利斗争。

  为了争权,董太后提拔弟弟董重为将军对抗何进。在张让的支持下,他公开与何太后夺权,双方甚至达到了公开责骂的程度。

  董太后不是一个好蛋糕。汉灵帝公开出售官员和头衔。董太后责怪他。但她忘了儿子已经死了,所以她应该有意识地退出历史舞台。她不愿意公开尖叫,让董重砍掉何进的头。

  出生在杀猪的何进显然不是素食主义者。他强迫董太后搬家,理由是董太后是藩王后,不应该留在首都。原来汉桓帝死后,汉灵帝继承了大统,因为他没有孩子。根据宗法制度,汉灵帝被继承给汉桓帝为子。从法律制度来看,汉灵帝和董太后不再是母子关系,所以何进这样做并不违法。

  何进一边在发配途中毒死董太后,一边发兵围困董重的豪宅,董重惊恐地自杀了。此后,随着董氏外戚的结束,第二次权力之争结束。

  经过两次政治斗争,何氏外戚成了最大的胜利者,完全掌握了朝政,本该安心治国,可惜争端又开始了。

  以中国军队队队长袁绍为首,何金说,国家的混乱是由宦官造成的,因为他们的存在,将军你几乎被杀,窦因为犹豫,结果被宦官伤害,现在情况很好,应该努力杀死宦官,用郎代替他们,永远!

  何进觉得有道理,准备用刀给张让领导的经常侍者。然而,以何太后为首,坚决反对。十常侍者也听到了风声,挖门偷洞,积极自救。何进铁了心,坚决要杀,何太后铁了心,坚决要保护。得不到何太后的支持,何进左右为难。这时,袁绍提出了一个坏主意:引进外援,不用自己动手,用外力杀死宦官集团,比如董卓。

  这就是董卓被引狼入室的背景。

  十常侍得到消息,知道和何进没有和平的可能,他们终于露出了凶相。张让等人以何太后的名义骗何进宫,在宫中杀了何进。

  何进一死,在宫门外等待袁绍生气,打着报复的旗号,带领军队冲进宫殿,对所有宦官进行无差别的屠杀。据史料记载,许多没有胡子的年轻人被误杀了。为了证明他们不是太监,没有胡子的年轻人看到士兵们害怕脱下裤子去验身。

  这这场屠杀中,血流成河。这时,董卓趁乱进入洛阳城,十常侍或被杀或自杀,朝政都落入董卓手中。这就是十常侍乱的背景和过程。

  三大政治势力演变成敌对两派

  在这场动荡中,显然有三大政治力量: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和隐藏在他们身后的豪门士族集团,其中外戚集团分为何氏和董氏两大阵营。从表面上看,士族集团不见了。事实上,他们是始作俑者,袁绍是他的首领。

  这四大势力分为两个明显的派系。一个以何氏为核心,包括何氏集团和豪门士族集团,另一个被称为反何氏集团,包括汉灵帝、一些宦官和董氏集团。这两派斗争的本质是什么?权力!权力的核心体现在谁身上?皇帝。因此,刘辨周围的何氏集团和刘协周围的董氏集团应运而生。

  为什么豪门士族集团选择支持何氏集团而不是董氏集团?有两个原因,一是何氏集团主动接近士族集团,二是董氏集团的非法性。

  向士族集团靠拢是一种历史趋势。在汉朝皇权的支持下,先后出现了外戚、宦官和士族。其中,士族势力是西汉末年诞生的新兴集团,东汉开国是靠这个集团支撑的。

  外戚势力有其先天缺陷。皇帝换了,老外戚就要倒台了,所以外戚士族化是维护家族势力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何进和袁绍等人打得火热的原因。

  为什么董氏的外戚不能?因为根据法律,董氏的外戚是非法的。正如我前面所说,董氏是藩外戚,而不是皇室外戚。士族集团的基础是儒生集团。当然,他们不能接受这样一个非法的外戚。此外,董氏集团的声誉太臭,太贪婪。此外,士族集团不得不依靠外戚。选择何氏总比选择董氏更白。

  宦官集团呢?事实上,宦官没有集团!如果我们必须谈论集团,最好说它们是寄生集团和皇权寄生集团。换句话说,宦官从来没有政治力量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他们只依靠一群依靠皇权的人。

  例如,所谓的十常侍,这些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政治目标,更不用说统一的政治计划了,他们之间也有激烈的斗争。这怎么能被称为政治集团呢?你怎么能把它们归类为一类呢?

  例如,简硕只忠于汉灵帝。例如,张让他更喜欢董太后,而赵忠和郭胜是何进的铁杆粉丝。因此,准确地说,十常侍不是一个政治势力集团,而是一个有一定政治实力的个体。由于权利斗争,他们有自己的计划。

  何皇后和何进的矛盾焦点在哪里?

  了解上述背景,我们可以回答何氏兄妹之间的矛盾。

  何进坚决杀了十常侍,其实是被袁绍忽悠了。作为豪门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袁绍当然希望自己的集团能够控制政府。然而,东汉外戚政治的特殊环境导致士族集团不得不依靠外戚势力,这是豪门士族集团无法突破的笼子。

  同时,对于富裕的士族集团来说,宦官集团是一支永远无法和平的力量。有两个原因。一是宦官的身份被士族集团鄙视,二是宦官只忠于皇权。士族集团应该与皇帝分权,两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因为这两个因素的存在,无论宦官忠于汉灵帝、刘辨、刘协,无论他们支持何氏还是董氏,他们都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对手!

  何进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自己和宦官集团也有同样的关系。事实并非如此。何进集团不等于一个富裕的士族集团。何进本可以和一些宦官和平共处。

  因此,十常侍之乱,其实是豪门士族集团,把何进忽悠到自己的贼船上,借何进的刀为自己杀人!

  何太后和何进有不同的视角。作为宫殿里的女人,除了宫女,只有太监才能真正为她效力。事实上,大多数非常服务的人都为汉灵帝废墟何皇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何太后对何进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太监都杀了。你不能让我成为寡妇,整天和郎官混在一起,对吧?太监们整天服务。郎官们半夜跑到太后房间是什么?

  是的,不谈政治,就说最实际的问题,不能一刀切杀所有太监。更何况何家别人的反对,何进的母亲和弟弟,也强烈反对何进的做法。与此同时,十常侍者又开始自救,一边请求何进,一边和何太后哭泣。

  有人说,何太后目光短浅,看不到政治层面的深度。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何没有看清本质吗?虽然何太后没有从政治层面看出问题,但她至少知道一个道理:宦官不是我的敌人!

  这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我哥哥被士族集团愚弄了,误以为自己与宦官不同。出于最现实的需要,我姐姐不同意屠杀宦官之间的友谊。

  谁杀了十常侍?

  我一直认为袁绍是十常侍之乱历史的罪魁祸首!他要么愚蠢,要么别有用心!甚至十常侍之乱也应该叫袁绍之乱或何进之乱!

  陈林说:

  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翔虎步,高下在心。但是,当你快速生气,行使权力时,天人就会顺其自然。而反委释放利器,更微不足道的帮助,士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成,只是乱耳!

  陈林认为,以何进的实力,杀宦官就像用大火烧几根头发,把外兵带到北京,无异于把刀柄交给别人,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动乱。袁绍不听,曹操反对:

  宦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是假权宠,这就是为什么。既治其罪,当杀元恶,一狱官就够了,何必纷召外兵!如果你想尽力而为,你必须宣布我看到它失败了。

  曹操认为宦官是皇权的附属品。如果他们不给他们权力,他们就不能制造麻烦。现在他们只需要杀死一两个第一个邪恶。为什么要给外兵诏书?毫无疑问,这样做会失败!

  袁绍和何进还在继续,尚书郑泰气氛地说:何进不是个能帮忙的人!挂印辞官跑了!

  由此可见,除了袁绍和何进,大家都认为引进董卓等外力进京杀十常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尤其是曹操,说得很透彻,宦官根本谈不上力量,几分钟就能废掉。这样做显然是自私的!

  自私是什么?袁绍急于夺权!杀死宦官,取而代之的是郎官。郎官、学者和儒家的大部分孩子都来自豪门士族和勋贵的孩子。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宦官不见了。皇帝周围的所有孩子都是士族的孩子。将来,外戚都不是士族的对手!

  综述

  纵观十常侍之乱,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件。这是袁绍一手挑起的战端,一手推翻了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何太后的反对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她没有看到政治本质,只是从实际需要和情感的角度出发,所以她无法说服何进。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史书是从儒家的角度写的,认为十常侍是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十常侍有多正义,他们也有责任在东汉败亡,但显然袁绍和何进是这场动荡的罪魁祸首!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