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瘟疫: 可怕之余带来了哪些后果?

瘟疫是一种能够造成大范围人员伤亡的传染病,而导致瘟疫出现的原因大多与战争有关,毕竟战争会造成大量尸体,而这些尸体没有处理好的话就非常容易滋生病菌,而这些病菌又容易传染给活人,进而出现尸传人,人传人,人病死的恶性循环。世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次严重的瘟疫,例如肆虐西方百余年的黑死病就是一种典型的瘟疫,而在我国瘟疫虽然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损失,但并没有像西方世界那般持续上百年。比较严重的一次瘟疫就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一次,当时中国的总人口都锐减到了800万,而在三国战乱之中,瘟疫更是屡见不鲜。那么三国时期出现的瘟疫导致了什么后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三国时期的瘟疫有多可怕的详细解答。

东汉自建国起,历经刘秀的“光武中兴”和后来的“明章之治”和“永元之隆”,社会和经济得到发展,疆土达60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000万。但到了桓帝和灵帝的时期,政治黑暗,宦官当政,天灾人祸不断,瘟疫随之而来。

有文字记载的,桓帝时,大规模的瘟疫有三次,灵帝时五次,国力大幅度衰退,人口锐减至2300万。汉献帝时,各地军阀割据,大大小小的军阀相互攻战,大鱼吃小鱼,从三国鼎立到晋统一,大小规模的瘟疫几乎不断。

公元204年到219年,那是最可怕的年代,很多地方人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六十,强度甚至高于欧州十四世纪中期的黑死病。因瘟疫、战乱和灾荒,“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国人口锐减到了800万,三国时期,那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年代!

汉献帝时期的军阀争斗中,决定胜负的不仅是实力的大小、兵将的强弱和谋略计策的精明,有时是靠天时地理的有利因素,比如瘟疫,有时也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

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五万联军对抗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双方兵力悬殊,但孙刘依靠自身的战斗意志和科学的谋略,策划了火攻战术。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次老天帮了东吴的大忙,隆冬时节,居然来了一场不小的东南风,东吴的水军乘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曹水军大败。

但这次水战,曹操损失的只是收降过来的荆州水军,还有强大的骑兵和步兵,曹军并不因为赤壁之战就败退回许都。接下来曹操和刘备在赤壁依然展开了战斗,在战斗中,瘟疫帮了刘备的大忙,曹军不战自退。

据《三国志·魏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试想,如果没有瘟疫,曹军未必败退回许都,荆州、南郡未必丢失,三国鼎立的局面未必形成,东南风和瘟疫,成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的主要因素。

三国鼎立后,实力比拼,仍是曹魏第一,所辖领地基本上是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吴蜀两国的地盘加起来也抵不过;人口是两国的总和。

根据现状,再有十年左右,曹操完全可以一统天下。但老天没有给他机会,一场令人惊恐万状的瘟疫发生了!

建安二十二年,以河北邺城(今邯郸一带)为中心,暴发了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多种瘟疫,人传人,户传户,疫情漫延于长江以北和江东安徽一带,人口大量死亡,灭门、灭族的悲哀事件已成常态。

曹植有一篇《说疫气》的短文,记录了当时疫情的悲惨状况:“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次瘟疫,很多地方十室九空,死亡的多是老百姓。但贵族和大户也未能幸免,许多官吏和富户死的也不少,建安七子中,除孔融和阮瑀是死于其他原因外,其他的全部都死于这次瘟疫。

曹丕在给他的朋友吴质的信上说:得知陈琳他们都死了,我心里好难过,原指望能和他们长相聚守,谁知道美好的愿望再也实现不了啊!

此次大疫,曹魏实力大减,曹操到去世也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东吴因和曹魏接壤,疫情中损失也不小。蜀国由于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幸免于瘟疫的传播,没有受到多少损失,因而两国有实力联合抗魏。

曹丕在合肥,被东吴打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国只能采取守势。瘟疫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延长了几十年。到三国末期,魏国人口400万,吴国人口230万,蜀国人口94万。战乱、饥荒、瘟疫,把中国人民推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其中的瘟疫,应该是头号杀手。

对于瘟疫,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也注重防控救治,但他们首先保护的是少数人的安全,很难去顾及广大老百姓的死活。而且,他们的防控手段也很有限,加之古代医疗条件极差,所以,每当瘟疫来临,最后还是靠民间的医生用草药汤剂来救治,没有药的,只好在门上贴几张驱鬼神的画符来乞求上苍的保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