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氓:定义及判定方式

古代流氓指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流氓这个词汇在如今是用来形容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这些人会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来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例如通过放刁、撒泼耍无赖、暴力威胁等违法违纪的行为来迫使他人就范。但在古代流氓的意思并没有这么严重,虽说都是用来形容无所事事的人,但古时候的流氓更多是指无业游民,又或者是背井离乡,外逃流亡的流浪者。

在中国古代社会,流和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流民是指没土地没住房的人,而氓则是指没有工作的人。这两个群体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汉书》记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就阐明了自古老百姓对房产、土地极度的依赖关系。

无房无地者“流”

流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许多人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无房无地变成了流民。这些流民四处流浪寻找安身之所。古代有地种的人和没地种的人地位就截然不同。既然没有土地,这样的人肯定也没有安身之所,他们被视作不稳定的社会群体,是不为国家经济出力的吃白饭的人,故而遭到鄙视。

无家无业者“氓”

古代的“氓”是指抛家离国、四处迁徙的人,而氓的产生则与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商业的兴起,一些人通过经商或者其他手段获得了财富。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自然灾害或者个人引起的意外失利、负债等各种原因失去了工作,变成了氓。这些氓生活无着,四处流浪,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古代流氓的命运演变

“氓”和“流氓”本来在古代无贬义,指“无业游民”,是个中性词,《诗经》就常把普通人称为“氓”。古代“流氓”所指的四处漂流、无家可归的人,他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在统治者眼里,流氓这种贱民是无所顾忌的,他们没有职业,没有家庭拖累,为了活命,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妻子,因而爱说粗话,下流地侮辱妇女。这样词义逐渐发生了变化,“流氓”便成了对坏人的鄙称,产生了贬义,含有“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意思了。不但有这种行为的人被骂为“流氓”,这些行为本身也可称“流氓”,那些放刁撒赖、侮辱妇女等行为都被称为“耍流氓”。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