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飞将是指李广还是卫青?或者是其他将领?

相信大家都有读过唐朝爱国诗人王昌龄所写的《出赛》这首诗,该诗主要描绘了边塞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以及表达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并希望朝廷能够派出如同汉朝时期驱逐鞑虏的飞将军一般的良将来带领边疆将士们获得胜利,而这个想法他用这么一句诗来形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过要知道当时参与对匈奴远征的将领就有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那么这句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龙城飞将究竟是指李广还是卫青的详细解答。

诗中的“龙城飞将”如此厉害,竟可以拒胡人于国门之外,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究竟是谁呢?

李广说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诗中“飞将”指的是李广。

李广先祖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李信。李氏一族有传习射箭的传统,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因此李广自幼便精于骑射。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作战勇猛,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命为汉中郎。

汉文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李广参与平乱有功,因此成名。此后,他便长期驻守北部边疆以防守匈奴进犯。由于李广擅长骑射,作战往往身先士卒,异常勇猛,他还善待士兵,与其同甘共苦,因此李广部队的战斗力很强。

李广是天水人,这里是伏羲、女娲、轩辕故里,古代就有“龙城”之名。

李广守边时,匈奴畏服,把他称为“飞将军”,长时间不敢进犯汉境。

因此,诗中“龙城飞将”的说法可以说通。

李广在北境驻守的区域大都位于阴山一线,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以上原因,让李广说流传至今。

卫青说

卫青是汉代自韩信后被封的第一个大将军,后又因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大司马,行太尉职权,掌管天下兵马,可谓是一时无两。

卫青出身低贱,为平阳公主的骑奴,后因为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宠,而被汉武帝重用。

卫青一生数次出击匈奴,累有战功,为最后漠北之战大破单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城是匈奴的祭天之处,也是其王廷所在。

卫青首次出击匈奴,便是奇袭龙城,打得匈奴毫无防备,斩敌首级700余,取得大胜,可谓“飞将”之名。

卫青虽不以擅长骑射闻名,但是他统兵的军事才华却是汉武帝时期的翘楚。

因此,卫青不愧于“龙城飞将”之名。

卫青一生对匈奴,7战7捷,

奇袭龙城,斩敌700余;兵出雁门,斩敌数千人。奇袭高阙,击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控制河套地区,全甲兵而还;兵出高阙,击败右贤王,俘虏匈奴百姓1.5万人,牲畜数几十万头;二出定襄,斩敌数万人,俘虏匈奴贵族数千人;漠北之战,彻底打败单于主力,让匈奴数十年不敢南犯。

卫青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再踏足阴山之南,正好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相呼应,顺理成章。

此外,王昌龄可以说是卫青的铁杆粉丝,对卫青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

可以想象,他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将自己的偶像——卫青代入其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以战功和战绩而论,

李广对战匈奴70多次,大多是小胜,也有战败被俘的记录,因此一生没有被封侯;卫青对匈奴7战7捷,一次胜利比一次大,直至漠北之战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战功累著,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深得武帝宠信。

显然,卫青更适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

李广卫青说
李广守卫边境,历经三朝(汉文帝、景帝、武帝),历经大小70余战,作战勇猛,被匈奴人成为“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境,真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卫青出击匈奴,7战7捷,将汉朝匈奴攻守的形势彻底倒转过来,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南犯,可谓是汉朝武功最盛时的第一名将。

李广、卫青,一守一攻,各有功劳,都非常重要,因此有人认为“龙城飞将”是同时指李广卫青两人。

“龙城”是指奇袭匈奴王廷龙城的卫青;“飞将”是指“飞将军”李广。

王昌龄生活在唐朝中期唐玄宗时代,虽然处于开元盛世,但边疆仍然不宁静,

西有大食,蚕食西域;南有吐蕃,扰乱边境。
王昌龄希望盛唐可以像强汉那样,拥有为国征战的将士,可以折服四周的外敌,让他们不敢犯境。

这么看来,“龙城飞将”应该是泛指保卫边疆的优秀将士。

到底指的是谁?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