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离世了?

王勃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离世了?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位居四杰之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王勃年少成名,六岁的年纪就可以独自传作诗词,并且下笔如有神助,同年不似他人一般只顾玩耍,而是专研古籍,畅游在书海之中。九岁的时候就能够指出,名家作品中的诸多错误,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参与到政治之中,十六岁参加科举后,直接皇榜高中,被授予散郎官职,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副县级命官。不过他的仕途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反倒是几经波折,先后经历了罢官、入狱、复职等事件。不过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雄心壮志,选择回家看望多年未见的老父亲,只可惜在回去的路上遭遇风浪被卷入水中溺亡,年仅二十六岁。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省河津市)。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诗人王绩是王勃的叔祖。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等职。王勃兄弟科考及第多达四人,王勃出生与这样一个家学渊源,才俊辈出的书香门第。

王勃六岁时即可作诗,下笔流畅。他就是那个天赋异禀的别人家孩子。当一般孩子们刚刚告别开裆裤、告别撒尿和泥,仍然天真无邪时,九岁的王勃已经作《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汉书注》的诸多错误。12--14岁时,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当一般孩子们还在懵懂的青少年时期,14岁的王勃已经上书丞相刘祥道,直抒政见。

666年,16岁的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官职,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副县级命官。

大唐在洛阳皇宫修建乾元殿,历经10年,在麟德二年(665年),这项唐高宗时期的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终于完成。666年,刚刚应试及第的王勃抓住时机拍马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歌功颂德的颂词词美义壮,为文倚丽,深得高宗欢心。高宗盛赞王勃:“奇才,奇才,真乃我大唐奇才!”王勃的声明大振,被推为初唐四杰之首。

刚刚当上朝散郎的王勃,经人介绍,担任了沛王府修撰,陪沛王读书的王勃很快赢定了沛王李贤的欢心。

此时的王勃,右相刘祥道称其为“神童”,皇帝李治称其为“奇才”,顺利应试及第,授朝散郎后,又被沛王李贤招入府中担任修撰。初出茅庐的王勃,已经混迹于大唐帝国政治核心圈,似乎一颗政治明星将在世人瞩目下冉冉升起,他为自己的仕途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这期间,王勃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个姓杜的朋友被大唐人事组织部门任命为蜀州县尉(相当于副县长),王勃设宴为其送行,即将上任的杜“副县长”想到要远赴蜀州,拉着王勃的手眼泪汪汪,为安慰好友,王勃写下了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千古传唱。

陪沛王读书,与朋友喝酒侃大山,兴之所起,写首诗或作篇骈文。朋友圈要么是杜少府这样的青年才俊,要么是沛王李贤这样非富即贵的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混的风生水起的王勃,在这一时期再没有向高官上书陈抒政见,也没有向皇帝敬献颂词,这样锦衣玉食,却平淡无奇的日子很快过了二年。才华横溢是王勃一生最大的特色。与朋友分别可以作出千古绝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乾元殿落成可以写出义壮词美的《乾元殿颂》,年少气盛的王勃时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展露着他的才华,哪怕是一场斗鸡游戏。

当时长安的达官显贵们时兴斗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也喜欢斗鸡。一次兄弟俩相约斗鸡比赛,王勃觉得好玩,为了给沛王李贤助兴,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檄文(这是王勃的常规操作)。代鸡作檄,这篇骈文居然引经据典,对仗工整,文辞华丽,一时传遍了整个长安。很快这篇檄文就摆在高宗案头。本来高宗对王勃代鸡写檄文就不高兴,当读到“两雄不堪并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攻;为鹳为鹅,于同类者争胜。”高宗越看越生气,看完整篇文章后,发怒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当天即下诏解除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

高宗李治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是他认为王勃的行为会导致王子们之间产生矛盾,他想起了他爹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的大伯李建成、他的叔叔李元吉,他本人也经历过兄弟相争的事件,他不想骨肉相残的事件重演。18岁的王勃无意触动了高宗这根敏感的神经,不谙政治的王勃,一味展示自己的才华,一篇檄文,毁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仕途。

得罪了大老板,被一撸到底的王勃,并没有彻底灰心丧气,18岁的他离开长安,转身到巴蜀找当年的好友杜少府游历山水去了。这一时期,王勃写了不少寄情山水的诗文。腹有万卷诗书,还需行万里路充实他的人生。“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山中》表达了王勃的心情,671年,游历三年后,21岁的王勃重新回到长安再次参加科选。积极入世、积极入仕是儒家根植于王勃大脑的不变指南。

有三年前的案底在身,当局没有录取王勃。王勃在好友的帮助下,谋得虢州参军之职。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向王勃求助,王勃将曹达藏匿起来,后来又怕事情败露连累自己,脑子进水狠心杀死了曹达。这件事本来就是别人给王勃下的套,很快案件告破,王勃犯死罪下狱。幸遇唐改元大赦,王勃才免于一死。

674年王勃出狱,出狱后得知其父王福畴因其杀曹达受连累,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县令。这件事对王勃打击巨大,深感内疚。此时他才感觉到宦海凶险,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没有接受。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说:“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也。诚宜灰骨粉身,以谢君父。”孝子王勃出狱一年后,于675年秋,带着内疚、自责、羞愧的复杂心情,弃官不做,从洛阳出发南下,启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王福畴。

途径南昌时,听说阎伯屿都督为庆祝腾王阁重修落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大宴宾客,王勃前去凑热闹,递上名片,阎都督一看是大名鼎鼎的王勃光临,热情地安排王勃参加了这场盛会。

阎都督女婿吴子章很有文采,阎都督让其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宴会上充作临场所作,好当众炫耀。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一来大家事先毫无准备,二来众人皆知事情原委,所以均摆手推辞。轮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说到写文章,王勃当然当仁不让。当年找鸡做个题目都可以洋洋洒洒写出《檄英王鸡》而轰动长安,如今身在雄伟壮观的滕王阁,为其作序岂有放过之理?为人疏阔的王勃,生来就是为展现其满腹的才华,哪管别人如何打算。也正是王勃的这种性格,让他在那年那月那日,一挥而就,留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绝唱。

676年,王勃看望父亲后,在归途中船舶遭遇风浪,落船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六岁。

天纵英才!九岁著书,十岁饱览六经......

天妒英才!二十六岁英年早逝。

天才王勃为儒家思想所累,一心想入仕皆济天下,试想王勃如果能像其叔祖王绩一样,躬读于田野之间,李白和杜甫还能被称为诗仙和诗圣吗?但历史不容假设,人生不能重来,王勃就是划过历史长河的一颗耀眼的流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