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红带子爵位指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清朝对于皇室成员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的,不同几倍的成员会有专门的饰品来进行区分,最明显的就是不同颜色的带子,例如黄带子的宗室、红带子的觉罗以及紫带子的特殊皇室成员,不过虽然有这种区分皇室成员的方法,但同颜色的人也可能因为爵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那么清朝红带子指的是什么爵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清朝红带子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解答。

清朝的皇室成员分为三类,分别是黄带子的宗室、红带子的觉罗和紫带子的特殊皇室成员。清朝在皇族管理制度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这三种身份的区分上。
根据皇太极的规定,宗室可以佩戴黄色的腰带以显示身份高贵,远亲觉罗可以佩戴红色的腰带以显示身份区别,而特殊皇室成员则被称为紫带子。

此外,皇室家谱《玉牒》也根据亲疏关系分为《玉牒·觉罗》和《玉牒·宗室》,分别用红色和黄色封面区分。需要注意的是,紫带子一般是指被革除皇室成员身份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已经与普通旗人无异。

清朝时期,皇室成员被革除身份后,会佩戴紫带子,以示区别。黄带子是最高身份,红带子次之,而紫带子是被革除皇室身份的人所佩戴。但是,满洲圣人觉尔察·达海家族例外,达海一直被视为圣人,因此康熙时期允许其家族佩戴紫带子。

身份象征不同,待遇自然也不同。宗室爵位只有宗室成员才能获得,而外姓大臣则能获得公爵或侯爵等封爵,但是红带子的觉罗家族连获得伯爵的人都非常稀有。在清朝,宗室想要获得封爵有四种途径:袭封、恩封、考封和功封。

袭封是指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但需要遵守世袭递降的规定。然而,少数特权家族则被称为铁帽子王家族,他们不用遵守世袭递降的制度。恩封则是皇帝单纯因为喜欢而赐予的爵位。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皇室近亲之间,普通的远亲或红带子觉罗则没有资格。考封是通过皇家科举来获得爵位,参考者需要通过满汉文翻译、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等考试。

考封主要针对非嫡长子的皇室成员,而且相对于正常科举而言,皇家科举的考试难度较低。不过,只有黄带子宗室才有资格参加皇家科举。最后,功封是指通过立下战功来获得封爵,就像清初时期的一些皇子一样。

觉罗想获得封爵也需要立下战功,与外姓大臣一样。例如,顾纳岱为清朝立下战功,晋升为二等子爵,然后在攻打抗清将领金声桓时阵亡,被追封为一等子爵。而他的儿子莫洛浑继承了爵位,最后在攻打郑成功时也阵亡,被追封为三等伯爵。

 

通过三代人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拜山家族最终获得了三等伯爵的爵位。清朝时期,红黄带子觉罗成员在获得官职和封爵方面的区别非常大。相较于黄带子宗室,红带子觉罗想获得爵位要更困难,因为他们必须参加战争并获得战功,才有可能被封爵。

而到了清朝中期,很多闲散的皇族成员的生活十分艰难,甚至比普通人还要困苦。他们虽然身份地位高于百姓,但是如果没有官职和封爵,就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清朝的皇室成员不受官府律法约束,因此有些闲散的皇族成员仗着特殊身份去欺压百姓谋取财富,而有些则不事生产,生活落魄。为了稳定这些闲散的皇族成员的生活,乾隆皇帝制定了养赡银规矩,并严格约束他们的不法行为。

 

每年,黄带子宗室可以从宗人府领取36两银子42斛米,红带子觉罗可以领取24两银子21斛米,这笔钱可以勉强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此外,宗人府还会给予皇族成员在人生大事方面的经济补助,如婚丧嫁娶等。

黄带子和红带子在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体现了皇帝对亲疏有别的态度。清朝相较于其他朝代对皇族的封爵和收入进行了相对合理的限制,这是为了减轻皇族对国家财政的负担。

据统计,清朝灭亡时约有93.7%的皇室成员没有封爵,这显示了清朝对皇族的区分对待做法相对较好。这种做法有效地限制了皇室家族成员对国家财政的不当影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