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社会出现太监和阉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皇帝以及皇室成员身边总会跟随着一群阉人作为侍从,这些侍从会帮忙处理日常事物,例如皇室的吃穿用度,以及传递消息等等,他们也被叫做“公公”、“太监”等称谓。而所谓的太监就是将男性功能物理阉割之后的人,往往自还未开始发育的时候就将男性性器官阉割掉,因此这些阉人并没有正常男性那般低沉浑厚的嗓音,并且喉结等第二性征也不明显。太监的存在是一种封建陋习,属于旧时代的糟粕,是现代社会所不容许的。那么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阉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解答。

 

事实上,中国古时候的太监,其来源并不唯一,而是至少有4种不同的主要来源,那么,你能猜到其中的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吗?

首先,来源于战俘。关于太监,其实很早就有了,据《周礼》记载,周朝最先开创了“内廷机构”,而在“内廷”当差的,就是宦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监”。太监在“内廷”服役,他们是专门伺候皇帝、皇后、妃嫔的仆役,那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战争,时有发生,尤其是东周最后的那一段时期,则更是被形象地称为“战国”。那个时候的战争,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掠夺人口,于是战争中的战俘,也就成为了胜者的奴隶了,而在这些奴隶之中,往往就会挑出一些“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去充当太监。

 

 

其次,来源于犯人家属。众所周知,在野蛮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施行的是“株连制”,所谓“株连制”,简单来说就是,一人犯罪,全家遭殃(受株连)。正是在这样野蛮的制度之下,于是,如果有人犯了重罪,那么,不但他自己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就连他的族人们,也都要面对同样的遭遇,而就在那些被贬为奴的犯人家属中,一些年纪尚小的少年,往往就会被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比如秦朝那位“指鹿为马”的著名太监赵高,就是如此。

 

第三,来源于“老太监”的招募。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战俘”和“犯人家属”,是最早期的太监的来源,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皇家的“排场”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于是,仅凭“战俘”和“犯人家属”这两个来源,已经很难再满足皇家对太监的需求了。

怎么办呢?也好办!于是,一条新的途径就出现了:在宫中当差多年的“执事太监”(高级别的太监),往往就会被皇帝派发新的任务,那就是到自己的家乡,去招募新太监。执事太监对这样的新任务,自然是感恩戴德,因为那可以极大地满足一下他们“荣归故里”的虚荣心。当然,那些“应聘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穷孩子,试想一下,但凡还能过得去,又有什么样的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太监呢?

最后,来源于“自愿者”。我们也看到了,这里的“自愿者”,是要加“引号”的,因为说到底,他们还是出于无奈,是不得已而为之,只不过,他们在当太监的事情上,是主动的罢了。

一般说来,“自愿者”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是因为自己太穷,已经再也找不到活路了,于是,就主动去“报名”,记得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来福”,就是这样,只不过他最后没有被“录取”罢了;第二,虽然也是出于无奈,只不过,这些“自愿者”并不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而为了能有个“官”当,这样的人,姑且就可以称为“自宫求职者”了。

以上就是太监的4种主要来源,亲爱的小伙伴们,你猜到了哪几种呢?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呢?那就快来一起留言讨论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