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家庭背景和子女的最终命运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一直都是出于动荡以及战乱之中,寻常百姓经常面临着妻离子散的残酷现实,而为了让天下人能够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毛主席带领着一众革命先辈,投身于解放中国的伟大事业之中,而在这个过程里,他也被迫放弃了许多东西,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共有三位伴侣,并且各自孕育出了自己的孩子,可在建国之后,陪伴在毛主席身侧的却只有四位子女,其余人不见踪影。那么毛主席有几个孩子?他们又都有什么结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主席子女的结局具体介绍。
毛主席一生共有十位亲生子女,但建国后,只有岸英、岸青、李敏、李讷四人在身边。那么,其余六位都是谁,为何不在毛主席的身边?他们最终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第一位是与杨开慧所生的第三子,毛岸龙。毛岸龙出生于1927年,他出生时,恰逢国共合作濒临崩溃,毛主席忙于应对严峻的形势,根本来不及迎接这条新生命。直到几天后,小岸龙才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怀抱的温暖。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背上行囊,踏上了寻求革命道路的新征程,而小岸龙,则跟母亲哥哥一起,回到长沙继续生活。

1930年,我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不敢和红军对峙,于是便将邪恶的大手伸向了战士家眷,杨家母子四人不幸被捕。

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杨开慧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三个孩子则在地下党的营救下,偷偷来到了上海大同幼稚园。

来到大同幼稚园后,小岸龙过上了难得的安宁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上海地下党组织被破坏,院长董健吾身份暴露,幼稚园一下子变得群龙无首,孩子们只能自谋出路。那时,大哥哥毛岸英11岁,虽然还是个半大孩子,但已经扛起了长兄的责任。他带着两个弟弟流浪在上海街头,靠着帮人推车,乞讨,甚至是捡垃圾,养活两个弟弟。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小岸龙很快就撑不住了,他染上了痢疾。

那个年代,痢疾虽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想熬过来也很难。大人尚且不敢保证百分百存活,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就这样,年仅四岁的小岸龙,永远地离开了哥哥们。

当然,这只是岸龙身世的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岸龙并没有离世,而是在流浪中和哥哥们走散了。建国后,毛主席也曾心怀希望,派人到上海寻找岸龙下落。然而,当年在大同幼稚园工作的保育员说,当年岸龙确实是因病去世了,还是他们帮忙下葬的。

最终,在修理毛家族谱时,毛主席决定,将这个没有缘分的孩子,记在第一任妻子罗氏名下。

第二位不幸丢失的孩子,名叫毛金花。这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对于这个小家伙,毛主席甚是喜爱。女儿出生时,正值秋季,毛主席便为她取名毛金花,实实在在享受了一阵天伦之乐。

 

然而,革命形势千变万化,没过多久,毛主席就要踏上转移之路了。毛金花才几个月,没法带着一起行军,无奈,毛主席将她寄养在附近一户鞋匠家中。鞋匠答应的好好的,说一定会将孩子照顾好。然而,当国民党军队来到这里时,他还是因为害怕,将毛金花丢在了大街上。

后来,毛主席派人来接孩子,但却被鞋匠告知,孩子几个月前因病夭折了。尽管鞋匠谎话说得很利索,但前来接孩子的战士还是发现了不对劲。在战士的一再追问下,鞋匠才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把孩子丢到大街上了。

战乱年代,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被抛弃在大街上,这几乎等于被宣告了死亡。但父女连心,毛主席坚持认为,自己的女儿还在人世。建国后,他派出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福建,开始了漫漫寻女路。

毛主席的感觉是对的,女儿毛金花果然还在人世。当年,被鞋匠抛弃后,毛金花有幸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好心人将襁褓中的她抱回家,送给了一对不能生育的朋友。当工作人员找到毛金花时,她已经结婚生子,有了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考虑到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毛主席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和女儿见面。

继毛金花之后,毛主席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个孩子。这也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1932年出生于福建长汀,毛主席按照前面仨孩子的字辈,给儿子取名毛岸红。

毛岸红出生时,贺子珍不幸染了痢疾,为不传染给孩子,毛主席便托人找了个奶妈来喂养。奶妈按照当地习俗,将小家伙喊作毛毛,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这么喊。后来,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为避免再出现女儿毛金花那样的悲剧,毛主席并没有再将孩子寄养给老乡,而是让自己的亲弟弟毛泽潭帮忙抚养。

毛泽潭一直活动在敌后游击战线,在瑞金和中央苏区沦陷后,他担心孩子暴露,于是便将毛岸红转交给一名警卫员,让警卫员带着孩子先回老家避风头。为保证孩子的安全,毛泽潭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警卫员的信息。

原本毛泽潭打算等形势缓和一些后,再将侄子接回来。然而在一次游击战中,毛泽潭为掩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在他牺牲后,人们彻底失去了毛岸红的消息。

建国后,毛泽潭的妻子贺怡,曾专程回到老地方,寻找毛岸红的下落,但始终没什么收获。最终,贺怡不幸在寻亲途中出车祸遇难。

后来,江西耗费相当大的力气,找到了一位名叫朱道来的男孩。贺子珍在看到朱道来的第一眼,就认定这是自己的毛毛。为确保不出问题,人们又让朱道来和贺子珍做了血型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朱道来与贺子珍为同一血型。有了鉴定结果后,贺子珍激动万分,她捧着朱道来的脸,怎么看也看不够。

这件事很快就被上报到了毛主席这里,周总理和刘少奇在看过照片后,都觉得这孩子像毛家人。毛主席在仔细端详过照片后,也觉得他和自己三弟弟年轻时长得非常像。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毛主席的孩子时,一名中年妇女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切。妇女说,朱道来是她的孩子,战乱年代寄养在老乡家。为证实孩子身份,妇女还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妇女的出现,令事情瞬间陷入了迷雾中,最终,还是毛主席拍板定论,说,不管他是谁的孩子,都是革命后代,把他交给人民吧。

就这样,朱道来既没有与贺子珍一起生活,也没有回到养父母身边,而是留在北京上学读书。后来,朱道来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并在毕业后进入一家科研单位,为祖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不在毛主席身边的第四位孩子,因为夭折时太小,甚至还没来得及等到父亲为自己取名。

当年,在与毛岸红分别后,贺子珍便与毛主席一起踏上了长征路。在途中,他们迎来了第三个孩子。只可惜,长征之路坎坷难行,一路不仅要和高山大河作斗争,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进攻。这使得贺子珍几乎没过上一天安心养胎的日子。后来,在艰难的行军途中,怀孕七个月的贺子珍突然腹痛难忍,战士们将她抬进一间简易窝棚中,生下了早产的老六。

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别说营养补品,就是野菜热水都未必能及时供上,贺子珍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根本无法提供婴儿存活的能量。就这样,小老六不幸夭折了。

毛主席丢失的第五个孩子,是一名女孩。

1935年,毛主席和贺子珍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只是,这孩子来的时机并不好。当时,红军正面临着二渡赤水,形势十分危急。毛主席在前线寻找破局良机,而贺子珍为了不使毛主席分心,主动提出跟随休养连离开。

某天,休养连在翻越一座山头时,贺子珍突然出现了分娩征兆。战士们七手八脚地将她抬进路旁小房子,用非常简陋粗糙的工具帮她接生。这孩子命大,尽管周围连一盆用来清洁的热水都没有,但她依旧顽强地出生,并存活了下来。

只是,当时情况万分危急,战士们实在无法带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出发。于是,在征得贺子珍同意后,大家将女孩寄养到了路边老乡家。由于事发突然,贺子珍甚至没来得及给孩子准备一件信物。没有可以辨认的信物,找到孩子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后来,贺子珍几乎为这件事后悔了一辈子。

最后一位,是出生于苏联的廖瓦。

廖瓦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最后一位孩子,也是毛主席的第六个儿子。在他还没出生时,父亲与母亲的婚姻就已经来到了破碎边缘。当时,贺子珍脑部神经被弹片压迫,时常会情绪失控,头痛欲裂。而毛主席此时又忙于指挥作战,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能保证,更别提安慰妻子了。就这样,夫妻之间常常会爆发激烈冲突。最终,贺子珍负气出走,来到了苏联。

在出发前,贺子珍已经怀了孕,到苏联没多久,孩子就出生了。为入乡随俗,贺子珍给儿子取了个苏联名字,就叫廖瓦。

廖瓦是几个孩子中,唯一能被贺子珍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的,再加上手脚长得特别像毛主席,因此贺子珍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同时,身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对这名小弟弟十分照顾,哥俩经常会来陪伴小廖瓦,祈祷小廖瓦早日长大。

后来,贺子珍决定到东方大学继续学习,为保证小廖瓦身边时刻有人照看,她便将孩子送进了苏联的一处婴儿所。婴儿所的环境非常好,床单被罩,甚至是尿片,都非常干净。看到这里的环境后,贺子珍十分放心的将孩子交给了工作人员。

然而,工作人员最终还是辜负了贺子珍的信任。苏联天气本就寒冷无比,就算是成年人,稍不注意保暖,都会被冻感冒。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工作人员在照顾小廖瓦时粗心大意,根本没有做好保暖,这就导致小廖瓦染上了感冒。

如果工作人员能专注一点点,在发现小廖瓦的感冒症状后,及时带他求医,那么小廖瓦还是有很大几率存活的。然而,不称职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向贺子珍隐瞒了廖瓦感冒的消息。

很快,小廖瓦的感冒就越来越严重,最终感染肺部,患上了肺炎。

贺子珍在结束学习后,来到婴儿院看孩子,刚一见面,她就发现了不对劲,她急忙带着孩子去看医生。然而,终究还是晚了。医生告诉贺子珍,廖瓦的病情拖得太久,已经无法医治了。

最终,这个可怜的男孩,在十个月时夭折了。

廖瓦的夭折,给贺子珍带来了相当大的刺激,她哭得不能自己。

毛岸英和毛岸青紧紧靠着他,轻轻安慰道:贺妈妈,你别难过,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听到这话的贺子珍,再也忍不住了,她将俩孩子一把搂进怀中,母子三人抱头痛哭。

以上就是毛主席没能留在身边的六位子女,他们每一个都牵动着毛主席的心,但每一个都无法在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在人们想象中,干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很少有感情波动的,但毛主席却是一个感情色彩相当浓郁的人。他并不是一位传统古板的大家长,而是一个能被女儿称为小爸爸的慈祥父亲。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主席是大英雄的同时,也是一位疼爱孩子的大丈夫。这样的真豪杰性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