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歼敌何许万人,取得何等战果?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后结束的一场,此战是国名党军队在华北地区最后的挣扎,此时的国名党军队已经在整体数量上不及我军了,因此中央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作战,一举将国名党军队势力从华北地区去除。此次战役倭军参战人物达到上百万,而国民党军队仅有60多万人,不过他们有着美国的军事支援,在科技装备上都要比我军强得多,因此这场战争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轻松,但好在我们还是胜利了。那么平津战役获得了什么样的战绩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平津战役歼敌多少万的详细解答。

平津战役的主要战事包括张家口、新保安、天津之战,以及其他局部战斗和北平城最终的和平解放。两个多月时间里,我军共缴获国民党军5537门火炮及 18.6万余支枪械,其中包括3.03万挺机枪。按说歼灭的52万敌军里面有25万是不战而降的北平国民党军,这批部队对武器的保有及维护情况较好,没有大的战损。考虑到这个因素,平津战役最后的枪械缴获数字更是有些矛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难道是我军没有歼灭五十多万敌军,夸大了歼敌数字吗?当然不是这样。18.6万支枪,超过平津战役被消灭国军数量的35%,了解军事历史常识的朋友,会知道这是一个完全正常的比例。很多人提到缴获品,认为国军装备精良,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对方人手一枪,甚至有的官兵不止一支枪。我军消灭了52万傅作义部队,就该缴获五十多万支枪械,这个想法是不靠谱的。

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配枪比,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队中的正常比例,一支军队大约3个人才有一条枪,换句话说一个师、一个团当中很多官兵是不配枪的。那么这些人没有枪怎么打仗呢?答案是一支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越高,配枪比就会越低。没有枪的人分两种:第一种是非战斗兵员,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亲自上阵打仗的,比如通信兵、工兵、特务、后勤兵、文职人员、医护人员、炊事员等等。

第二种是特殊兵种,比如炮兵、装甲兵、机枪连、机枪班里的协同人员,这些兵种往往是不配枪的,并非国民党部队发不起枪,而是没必要配备,操控火炮、重机枪等装备都需要大量人手,这导致了一些兵员不需要配枪。

在各国军队中,尤其是西方国家,一场战斗的战损一旦达到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便会投降或者后撤,有时候并非军人怕死,而是战斗人员已经打完了。如前文所述,剩下的徒手兵、后勤人员即便拼命也没有太大意义,只是白白增加牺牲。

不光是平津战役,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我军的作战缴获比例也是大体相近的,1947年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国军最强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只缴获了1万多条枪,也不超过敌人总数的35%。只有一种情况军队的配枪比会提高,那就是跨国作战。比如日军侵华时,早期师团配枪率在50%甚至60%以上,原因就是渡海作战补给不便,非战斗人员也要武装起来,一次性把武器带足。

还有一点原因,平津战役是我军两大战略集团: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我军纪律严格要求不得虚报战绩和缴获数量,不准夸大战功,这一点跟国民党军的传统形成鲜明对比。而两个野战军共同参与一场战役,互相之间也有对照和监督,因此战后统计数十分保守,一些有战损无法修复使用的枪械,会被更加严格地筛查出来,不会统计在战利品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