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的结局及其影响有哪些?

  魏灭燕之战发生于三国时期,是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重要战役。在东汉末年以来的群雄割据中,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尽管曾经依附于魏国,但公孙渊始终离心离德,甚至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在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行称王,建立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在八月城破后,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正式归于魏国统治。

  曹魏平定辽东后,对东北亚有即时性的重大影响,因为各国无论是想争霸或者争盟友,考虑的对象是由公孙渊变成魏。其中以有内外部压力的邪马台国最为积极,故魏也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连同大使难升米也获得率善中郎将,假银印青绶。日本从海路至带方,再走陆路至中原的中日外交再次开通。卑弥呼死后发生内乱,结果要由魏廷裁决,由壹与继位才平息纷争,可见魏的影响力之大。

  高句丽则蠢蠢欲动,《三国志·东夷传》记录公元242年(正始三年)寇辽东郡西安平;《毌丘俭传》则称“高句丽数侵叛”,终于在公元244年(正始五年) 发生毌丘俭军大破高句丽,屠其都;高句丽王所奔至的东沃沮也同为魏军所破;夫余则提供军粮予魏;秽族不耐侯等举邑降,从此乐浪和带方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三国史记·古尔王本纪》记录与公孙氏曾有姻亲关系的百济,乘虚袭取乐浪边民,乐浪太守刘茂怒,古尔王恐见讨,遂还其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