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及代表典籍是什么?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一次前所未有有的思想碰撞,这场碰撞最终导致了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国家,并就此确定了后世王朝的发展方向。而这场思想碰撞就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而获得胜利的学派就是法家学派,由他们辅佐的秦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法家的理念也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并借由书籍保留之现在。那么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法家的代表典籍是什么的详细介绍。

诸子百家

据《四库全书》记载,说诸子百家,实则有上千家。诸子百家中流传最为广泛,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创造了特色鲜明,极其丰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而法家学说的践行,对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家学说的基本主张

法家核心主张就是依法治国,齐国是法家学说的起源地,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法家分为齐法家,秦晋法家两大阵营,秦晋法家提倡“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也就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齐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法教并重。

法家

法家在经济上主张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鼓励耕种,政治上主张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君主集权,思想教育上主张普及法律,以吏为师。法家学说为君主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是“定分止争”,依法确定物品的归属权,鼓励“兴功惧暴”,也就是说鼓励人民立战功,而让不法之徒也要惧怕法律的严苛。提倡“世变时移,变法宜矣”,根据情况的不同,及时的改革、变革。

法家主要的著作有《韩非子》、《商君书》、《管子》、《申子》、《慎子》、《新书》、《正论》、《法论》等。

法家学说在秦国、秦朝的实践

秦国实行法家治国,前有商鞅,后有李斯,这二人,是法家学说在秦国的践行者。秦孝公时,图谋强国。强邻魏国在法家李悝主持下,实行变法,魏国变法后,国力的增强显而易见,秦孝公通过招贤令,吸引商鞅入秦,商鞅也需要一个阵地,验证平生的治世绝学。

商鞅

当时的秦国,宗族势力极强,保守守旧。商鞅通过和宗族势力的论战,以及立木为信,在秦国民众中确定了法的概念,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吸取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的变法经验,在秦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史称“商鞅变法”,其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的《肯草令》,轻罪重罚的《连坐法》,鼓励军功的《十二等爵》,以及废井田、开阡陌,制定秦律,制定户籍,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秦律之严苛,保证了这些新法的实施,秦国一跃成为了诸侯各国中的强者!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学韩非,是法家学说理论的集大成者。李斯学习、研究的方向是法家的治国之术,学成以后,认为秦国更适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投身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善于钻营的李斯,很快就进入了秦始皇的法眼,官至秦国、秦朝丞相。李斯的主要政治贡献有:制定灭六国的路线图,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废除分封制,完善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李斯完善了秦法,延续了秦法的严苛,是“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而妒杀韩非,使李斯人品备受质疑!

商鞅、李斯的结局,说明只有法家才能彻底践行本门学说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说是权利、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虽然秦国实现了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但,变法过程中积累的社会矛盾,也越积越多,更由于法家提倡的“兴功惧暴”,轻罪重罚,法家治世的“法”、“势”、“术”,律法之严厉,刑罚之苛刻,以恐怖、高压的方式,治理社会,人人追求功利,再加上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依法治国只能是形式上的。

秦孝公死后,商鞅也失去了保护伞,被宗室网罗罪名,诬陷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通缉,可笑的是,逃跑路途,投宿人家,以商君之法,没有证明,不得接待,竟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无奈,只能逃回封地,起邑兵造反,兵败,依秦律处车裂之刑,商鞅死于商君之法!

李斯维护了一辈子的“依法治国”理念,却将法家思想极端化了,督责之术的发明,将秦朝严刑酷法、君主独断的状况推到了极致,以法家之术作为立身资本的李斯,最终却中了赵高之术,并被他不断推高的专制的君主,依秦律处以具五刑的惨刑,死状极其惨烈!

天下没有哪一门学问,是你从生到死都要践行的,除了法家!商鞅、李斯这些法家制定的严刑酷法,最终都用在了自己身上,彻底践行了一贯的主张。法家入世制定体系、制度,出世则以自己制定的体系、制度的规定处理,别的学问是“投之以桑榆,报之以桃李”,而法家,是不是有点作茧自缚,请君入瓮的感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