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之道:修生养性的方法如何实践?

所谓的修身养性其实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的精神与肉体能够得到净化,最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深境界。这点不管是佛、道、还是儒家学派都有详细的讲解与方法,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那么儒家学说用于修生养性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儒家提倡的修身之道包括什么的详细介绍,就让我们来看看儒家都是这么进行修身的吧!

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这就谈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其实儒释道三家都注重修身之道,只是侧重点不同。这里我们只谈儒家的修身之道,儒家的修身之道讲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包涵有处世精神,更是指出了成就事业的根本,而且还包括了儒家人生实践的思想基础,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也有不少指导作用。

儒家的修身之用侧重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修身是为了更好地治国平天下,理想是成就“内圣外王”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重修身,则无不克”。儒家经典《大学》中也讲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的重要性,它培养的是人的定力,涵养,大度,宽容,以及哲理智慧和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

一,正心则身正,身正才能更好地“达则兼济天下”,国安民丰。

儒家经典《大学》中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一套严谨的正心修身的逻辑思维操作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三国志·蜀书·先王传》中有一段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其心。”如此修身,则会心性智慧,清静平和,正大光明,胸怀万物,天人合一以辅万物之造化。

二,穷则变,变在守至善,至善才能更好地“穷则独善其身”,韬光养晦以待天时也。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所谓“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这是非常朴素且奥妙的辩证法。所以人的穷通是无常的,但也是有时可待,有轨可循的,穷困之时宜要守至善,王阳明的心学对“守至善”的修养和功夫讲的很透彻和明理。我想说的“守至善”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一种清明空性状态,是一种“逆太极而无极”的大我状态,圆明智慧,渊泉致中和的大爱状态。大家宜深思细悟言语不能不到之处,其实哲理贤圣“有为法”都是相通的,这里不作细讲,以抛砖引玉尔!

总结而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也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真正的“古为今用”,落脚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上拙浅之见,以供参考学习和交流点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