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最出名的两首诗,上官仪的诗词中哪两首最为出名

谈起上官仪,我们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是唐朝早期的宰相诗人,虽然后世对于上官仪的评价并不多,但他的诗词却是影响了整个唐代的诗人,其本人的作诗风格也被称作上官体,他善于运用对偶,提出“六对”等理论,不仅提升了诗歌被人认知的途径,并让诗歌创作走向规范化。上官仪的诗词中的佳作有不少,但最出名的却只有两首诗,那么上官仪的诗词中哪两首最为出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上官仪最出名的两首诗呢?

上官仪影视剧照

上官仪是初唐时期高宗朝的宰相,也是高宗非常喜爱的文臣之一。高宗热爱文学,常与文臣讨论文章词赋,上官仪是这些文臣中最受高宗信任的一位,因为深得高宗信任,上官仪常常是为高宗起草诏书的重臣。

上官仪出生于隋大业四年(608),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上官弘在上官仪出生后被调到江都任江都宫副监。隋炀帝后期,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终于在大业十四(618)年,发生了江都兵变,炀帝被杀。隋氏宗室和外戚在江都宫中皆被杀害,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也死于其中。上官仪年幼躲藏起来,才免于被杀。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上官仪到了寺庙里做了一个小和尚。上官仪出家后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资聪慧,从小就才学过人。

上官仪在贞观初年得到了江都大都督府长史杨仁恭的举荐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顺利考中进士,被授弘文馆直学士,逐步升迁至秘书郎。上官仪得到太宗的喜爱,太宗常常命他和诗。遇到宫廷集会,上官仪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上官仪还参与了《晋书》的编纂工作,因为有功得以获得起居郎的任命,使得他更走近了帝王的生活。

在高宗时期,上官仪在官场上更是顺风顺水。高宗即位第二年,就任命上官仪为宰相,显赫一时。上官仪著名的《入朝洛堤步月》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入朝洛堤步月

唐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据《隋唐嘉话》记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待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通过这段描述,展现出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宰相骑着高头大马,踏过洛堤,在洛水河畔等待着上朝的情景。

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偏爱东都洛阳,使得这一个阶段的政治中心多以洛阳为主。上官仪的这首《入朝洛堤步月》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而成的。秋天的一个清晨,天色未亮,大臣们已经开始在洛阳皇城外聚集等待上朝。洛阳皇城在洛水旁边,城门外是天津桥,天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在天明之后才开锁放行。来上朝的百官们也只能在天津桥开锁之后才能进入皇城,这时他们正隔水等待着通过天津桥。身为宰相的上官仪也置身其中,作为百官之首,风度与气派让他显得格外出众。

“广川”指的是涌动不息的洛水,“长洲”指的就是洛堤。洛堤作为官道,路面铺沙,方便车马通行,所以诗人在诗中把洛堤称为“长洲”。通过前两句诗让人感受到在等待上朝时的诗人一派神情自若,潇洒风流的样子。

后两句描写了秋天破晓前的自然风景,乌鹊飞出山林,寒蝉嘶鸣,野外秋风吹来,让秋意更浓。这里的“蝉噪”也有人理解为诗人是对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的指代,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给这个盛世带着了一种不和谐的音调。

上官仪尤其擅长写作辞藻华丽,音韵流畅,对仗工整的诗文,又因为当时上官仪身居显位,所以人们把他这种特有的“绮错婉媚”的诗风称为“上官体”。

《咏画障》

【唐 】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注释

画障:画屏。

桃花浦、凤凰楼:为泛指景色。

蔡女:原指蔡国(今河南上蔡、汝南一带)的女子。诗中泛指中原地区采菱女子。

荆台: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凌波: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

洛浦:洛水之滨。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译文

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边盛开着桃花,临水耸立着一座凤凰楼,楼上高挂珠帘翠帐,精致豪华。

蔡国的女子在水中移动着锦织的缆绳,唱着菱歌;燕地的女子在楼头挂起玉色的帘钩,眺望春景。

桃花浦水里浮动着刚刚打扮、手执轻扇的燕姬的倩影;浅浅的水面上飘散着从蔡女艳丽的衣袖里发出的香气。女子的神情,不亚于高阳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女子的妩媚,可以与游于洛水中凌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