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瑾简介:古代名将张公瑾的卓越才华与崇高品质

张公瑾是什么人?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与军事将领,一开始他在王世充手下为官,直到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才回国,之后被尉迟敬德等人推荐给了李世民,其本人对于李世民而言是不可缺少一个助力,他的身影活跃在玄武门之变中,后来有助李靖讨伐突厥,并成功将东突厥消灭,因战功而被分为邹国公,但可惜的是英年早逝,仅三十九岁就病逝与襄州都督任上。太宗听闻后当场痛苦,后又将其分为郯国公,排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是郯国公张公谨。张公谨跟随李世民很晚,去世也很早,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在平定东突厥又立下功劳,最终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初仕王世充,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张公谨一开始并不是跟随李世民的,而且在前期李世民打天下之时,并没有立下多少功劳。

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武德元年投降唐朝。在前期李世民平定天下之时,张公谨并不在李世民麾下。一开始在唐营中,不显山不漏水的,一直也没有被重用。

直到武德武德四年,徐圆朗进犯,包围虞城。张公谨奉命与崔枢守卫虞城,在张公谨,崔枢二人坚守下,徐圆朗始终没有攻克虞城,领军撤退。

正是这次防守虞城之战,让李世勣与尉迟恭对张公谨刮目相看。他们俩认为张公谨可是个人才。既然是人才,那就推荐给秦王,也能壮大自己这一边的实力。此时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正势同水火,有张公谨这样的人加入,也能增添一分实力。

在尉迟恭,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张公谨得以进入天策府中,李世民向张公谨询问自保的办法,张公谨回答都让李世民相当满意。逐渐得到李世民的重视。

武德九年,李世民决定动手。在动手之前,李世民犹豫不决,于是让人占卜,询问吉凶。此时张公谨闯入,将占卜用的龟壳扔在地上。大声说道:“占卜都是为了决定犹豫不决,疑难之事。现在这件事情不可犹豫,有什么可占卜的,现在的形势,哪怕是占卜不吉利,也要动手”。李世民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旧唐书·张公谨传》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凌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

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太子部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部赶到玄武门,率领太子宫齐王府精兵2000人,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独自前往,他臂力惊人,双手关闭玄武门,将薛万彻,冯立,谢叔方挡在门外,最终冯立等人被击败,李世民一方大获全胜。李世民继位以后,封张公谨为左武侯将军,定远郡公。

隐太子死,其 徒攻玄武门,锐甚,公谨独闭关拒之。以功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实封一千 户。——《新唐书·张公谨传》

辅佐李靖平定东突厥

唐朝建国之初,饱受东突厥骚扰。贞观三年,张公谨上奏唐太宗李世民。陈列六条讨伐东突厥理由。

条可取状于帝曰:“颉利纵欲肆凶,诛害善良,昵近小人,此主昏 于上,可取一也。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属,皆自立君长,图为反噬,此 众叛于下,可取二也。突利被疑,以轻骑免,拓设出讨,众败无余,欲谷丧师,无 托足之地,此兵挫将败,可取三也。北方霜旱,禀粮乏绝,可取四也。颉利疏突厥, 亲诸胡,胡性翻覆,大军临之,内必生变,可取五也。华人在北者甚众,比闻屯聚, 保据山险,王师之出,当有应者,可取六也。”——《新唐书·张公谨传》

贞观三年,唐太宗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以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李靖副手,辅佐李靖。六路唐军一共十余万人马皆受李靖节度,唐军分六路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从恶阳岭夜袭击襄城。颉利逃遁,后在白道遭徐世勣部截击,退守铁山。颉利派执失思力,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以图东山再起。

唐太宗李世民派唐俭,安修仁出使东突厥。李靖与李世勣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着颉利被唐俭等人麻痹,可以率军投资,必将大获全胜。张公谨认为,这样会使唐俭等人陷入险境。李靖告诉张公谨,只要能平等东突厥,唐俭等人算得了什么。

李靖雪夜出兵,先锋苏定方领200骑兵攻入,李靖大军趁势掩杀。颉利败逃,为唐将张宝相所擒。东突厥灭亡。战后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病逝追封入凌烟阁

贞观六年,张公谨病逝,时年三十八岁。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唐太宗李世民痛哭流涕,伤心不已。

贞观十七年,张公谨入凌烟阁中,名列第十八。

张公谨跟随李世民时间不长,但在玄武门之变中,先是帮助李世民下定决心。而后又独立面对太子援军,为李世民后来的继位立下巨大功劳。英才遇明主,君臣互相成就。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