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下令杀刘伯温,真相揭秘

刘伯温作为辅佐朱元璋称帝的重要功臣,在明朝成立的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作神机妙算,后人更是将其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这么一位风华绝代、本领非凡的谋士,却死于他辅佐的皇帝之手,那么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呢?难道老朱当真不放心刘伯温吗?这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确定的是,刘伯温是在服用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带来的药物后病逝的,因此就有了朱元璋杀刘伯温的说法。我们若是想要知道为什么老朱要杀刘伯温,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开创明朝,是朱元璋的第一谋臣 ,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可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就这样一个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的人,也落得了一个不知病因而病死的悲惨下场。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后,派右承相胡惟庸带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方抓药煎服后,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一起 ,让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刘伯温抱病朝见朱元璋,婉转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按其药方服药后却更加不适。朱元璋只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并没有当成大事。这让刘伯温相当心寒。三月下旬,刘伯温已经无法下床活动,自知来日无多便申请还乡。回到家几天之后,他找来两个儿子刘琏、刘璃交代后事,又对他们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需做的,是尽量修养道德,尽量简要酷法。”又说:“本来想写一篇奏表,向皇帝献上我的主张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后,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四月十六日,刘伯温病故,享年65岁。

从事实上看,刘伯温可能是被胡惟庸指使医官害死的。但有人推测其中的缘由,不是胡惟庸想害刘伯温,而是朱元璋意图借他二人(李善长胡惟庸)之手杀掉这个心腹大患。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而李善长是他的老乡,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朱元璋对这样的人很是放心。而刘伯温是个别乡人,从心理上朱元璋就信不过他。但是刘伯温大聪明,大能干了,在某些事情的判断七常常比朱元璋要准确,故为朱元章所不容。但这也只是此人的猜测,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

朱元璋本想让刘伯温任宰相,但刘伯温坚辞不受。或许是因为他太聪明,太有才干,故而引起李善长和胡惟康等人的嫉妒。常言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故将他害死。从各种史料分析,刘伯温不是朱元璋害死的,也不是朱元璋指使或借刀杀人害死的。

至于朱元璋大杀功臣,那是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蓝玉案发以后的事,与洪武八年(1375年)的刘伯温之死无关。事实上,朱元璋和开国功臣们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朱元璋是一介农民出身,战争时期需要与这些仁人志士同仇敌忾,一起打江山;可是获得天下之后,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功臣了。正所谓“患难兄弟”,就是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受。而这些人对大明的江山会有威胁,让谁当皇帝都会把功臣的权力收回,只是朱元璋的做法过于武道而已。洪武三年( 1370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确保功臣忠心,他首先封李善长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赐其土地和金银财宝,并与其结姻。到洪武五年朱元璋颁布了《洪武青化执壶铁榜文》,严厉指责文武功臣违法乱纪的行径,使君臣关系变得有些紧张。到洪武八年,刘伯温便不明不白地“病”死时,朱元璋还 没有开始大杀功臣。

而胡惟庸在洪武六年( 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后,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后,曾诱使徐达府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因福寿揭发,而未能得逞。而他所任的右丞相之职本是朱元璋留给刘伯温的。故胡惟庸对刘伯温非常妒忌,便寻机害死了他。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明朝廷赠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喻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可见明朝廷对刘伯温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