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简谱及介绍

木偶戏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以木头、布料等制作成的人偶为主要表演对象,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声音来演绎故事情节。这种戏剧形式由于其鲜明的角色形象、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生动的表演方式而备受人们喜爱。木偶戏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在世界各地有着独具特色的发展。它既能够传递深刻的思想与观点,又能够带给观众欢乐与娱乐,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木偶戏,也叫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艺术样式。因其生动活泼,造型可爱,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把它归入戏曲,要算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了。

木偶,古书上亦写作木禺,指木刻的人像。司马迁著《史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说明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有了木偶。《史记·孟尝君列传》又载有“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句,可知其在战国时期已较常见,文人已经拿来作比喻说明事理教导人了。在古代,木偶已有今天“傀儡”的贬义。如范晔撰《后汉书》评论刘表时说:“其犹木禺之人也。”李贤注曰:“言其刻木为人,无所知也。”朱熹在《朱子全书·学一》中也说:“今于古人所以下学序,则以为近于傀儡而鄙厌之。”

用木偶做戏,传说始于周代:周穆王到昆仑山打猎返回时,有一位叫偃师的工匠,制木偶人表演歌舞,受到穆王的赏识。但这也只是传说,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始于汉代。《旧唐书·音乐志二》载:“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于喜会”。至三国时,机械制造家马均不但能作姿态各异、精巧逼真的木偶,并且能运用自如地用其表演各种技艺。到了唐代,木偶戏有了进一步发展,水平也有相应提高。据唐代封演著《封氏闻见录》载,唐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这时木偶的种类也增加了。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有《傀儡子》一节,记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法傀儡、水傀儡多种 。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木偶戏如此之繁荣,诗人自然会歌而咏之。梁锽有《咏木老人》诗赞道:“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寥寥二十八字,不但交代了如何做戏,而且写出了自己的观感。有的古诗选本将此诗作者误为唐玄宗李隆基,经考证,他只不过是在晚年当太上皇时吟诵或笔录过此诗而已。这个赫赫有名的唐明皇大约感到自己当时处境颇于木偶相似,借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吧!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也有一首诗单道木偶戏:“世间尽被鬼神误,看取人间傀儡棚。烦恼自无安脚处,从他皲笛弄浮生。”明代诗人瞿佑竟兴致勃勃地写了两首。其一是《看灯词》之四:“傀儡装成出教坊,彩旗前引两三行。郭郎鲍老休相笑,毕竟何人舞袖长?”其二是《影戏》:“灯火光中夜漏迟,风轮旋转竞奔驰。过来有迹人争睹,散去无声鬼不知。月地花阶频出没,云窗雾阁暂相随。一场变幻如春梦,线索重看傀儡嬉。”尽管瞿佑名气并不太大,但这两首诗状物写景都很生动,议论也很有独到之处,为我们了解明代木偶戏的情形提供了具体的文字记录。

在文学作品中,傀儡被喻为受人操纵、摆布的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为计。”清侯方域《宦官论》:“﹝秦始皇﹞自以为一世之雄,海内莫为予毒也,而不知赵高弄之如木偶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差不多州县官竟是木偶,全凭书吏做主的,不知可有这件事?”叶圣陶《倪焕之》:“谁相信为什么什么而战,正是登台的木偶!”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