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畋人物介绍: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晚唐诗人,相信大家也是比较熟悉的,他就是郑畋,也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曾经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已经决定投降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一首曲子,便决定不投降,死战到底,你说神奇不神奇。这位诗人叫郑畋,这首曲子叫《秦王破阵乐》,接下来小编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事情要从公元880年说起,这一年冬天,黄巢大军直接攻破了唐朝的都城长安,曾经的私盐贩子,科举落榜生实现了当初的豪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之相对应的是唐僖宗的仓皇出逃,至于往哪逃,这倒不是问题,他家先辈唐玄宗早已为他趟出了路,那就是西去入蜀。

当唐僖宗一行跑到凤翔这个地方时,凤翔陇右节度使郑畋接待了他。君臣这一见面还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就是在几年前,唐僖宗把还是宰相的郑畋一顿贬,最终打发到了这。被贬的原因跟如何处理黄巢起义有关,所以这得多不好意思。但是唐僖宗必须得见郑畋,因为他需要吃饭,需要补充给养继续跑路,更需要有人在后面拖住黄巢的军队。

郑畋见到皇帝,第一时间跪倒在地下,声泪俱下,说:都怪做臣子的做的不好,让陛下受罪了,真是罪该万死啊,陛下治我的罪吧。

郑畋这是在表演么?结合他后来的表现来看,还真不是。唐僖宗没料到郑畋会来这出,脸上有些不自在,赶紧说,这不是你的错,快起来吧。

几年前在关于如何对待黄巢起义问题上,朝堂分歧明显,郑畋坚持招安,理由是黄巢军队里大多是吃不上饭的穷苦人,没活路了才跟着黄巢造反,只要给他们安顿下来,给个一官半职,能吃上饭,队伍很快就会涣散,过个一年半载再收拾黄巢,简直不要太容易,现在跟黄巢大军对着干,很危险。

最终唐僖宗没有听郑畋的意见,采纳了另一位宰相卢携坚决剿灭的建议。可能跟他年轻气盛有关,那时候的唐僖宗还不到二十,也可能跟他过于相信高骈等人的军事能力有关,结果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狼狈局面。郑畋和卢隽也因为观点不同,在朝堂上拿着砚台互殴,被唐僖宗批为不成体统,因而被贬。

郑畋让唐僖宗就留在这里,他必定尽全力阻拦黄巢叛军,反攻长安,好歹手下也有万把人。唐僖宗听了大概心底一哆嗦,但凡万把人够用的话他也不至于撒丫子跑,所以客气的拒绝后就急匆匆的继续赶路了。临了不忘交待郑畋一定要阻挡黄巢大军。郑畋当即保证,绝不会让叛军从这里通过,陛下就等着我们打回长安的好消息吧。唐僖宗呵呵一声跑路了。

唐僖宗一走,郑畋马上召集将领召开作战会议,部署落实当前阻拦叛军,打回长安的任务。但是会场上的气氛却很微妙,没人愿意接这个话,大家捧个手机,刷微博的刷微博,看头条的看头条,全都低着头,没人发言。

等说到黄巢军队的时候,这些人忽然来了精神,纷纷放下手机表示那叫个厉害,简直是势如破竹,昨天打到哪了,今天应该到哪了,明天估摸到哪了。郑畋顿时觉得脑门子往上顶,这时候他身边如果有个血压计的话,估摸数值会蹭蹭往上爆。他站起来想训斥部下:大唐的粮食就养出你们这群废物军人?没等说话,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等众人把郑畋抢救过来发现,由于过于气愤,他失语了,说不出话来。

说不出话来就不能正常主持工作,这就给下面将领的投降创造了便利条件。

黄巢的招降使者来第二天就来了。监军和下面的将领热情的接待了来使,在你有招降心,我有投降意的前提下,谈判很顺利,不外乎投降后地位、待遇,双方的责任义务啥的,过程很愉快,很快就谈妥了。

当天晚上凤翔府的将领设宴招待黄巢的使者,大家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席间有人提议搞点乐曲,热闹热闹。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就有士兵组织好,在席前载歌载舞跳起来了。

可是舞曲一跳,场上的气氛却忽然变了,原本嘻嘻哈哈,热热闹闹的场景变得一片寂静,甚至有人在偷偷抹眼泪。黄巢的使者有些摸不着头脑,问这是怎么了。监军打马虎眼说大家很爱戴郑畋大人,如今这么重要的场合大人却不能来,所以有点难过。

事实果真如此么?当然不是,士兵们表演的是《秦王破阵乐》,这首曲子表现的是当年秦王李世民领导大军征战四方时的英勇与善战,同时这首曲子也承载着大唐军人的骄傲与荣耀,可以说《秦王破阵乐》就是唐朝的国歌。可是今天,在这里,他们这群军人,连仗都没打就准备投降了。两厢一对比,人都是有羞耻心的,怎么能不难受,尤其凤翔这个地方一失守,入蜀门户洞开,也许大唐就亡在他们这群军人手里,明天的他们就是大唐的罪人。

渭南龙尾坡今貌

这件事情第二天就传了出去,城里准备逃跑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表示不跑了,愿与守军共守城池。这时候将士们要是再投降,那便是连老百姓都不如,估计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

郑畋这边能说话了,主持工作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立马再次组织会议。这次会议就顺利多了,将士们纷纷表示,决不投降,战斗到底。

郑畋一方面杀了一批投降派,稳定军心,树立威信,一方面把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全部拿出来,换成军饷,用来巩固城防,训练士兵,就等着黄巢的军队前来。

黄巢方面听说凤翔这里出尔反尔,又不投降了,大怒,派兵五万前来攻打。双方在龙尾坡展开大战。结果郑畋的部队气势如虹,大败黄巢军队,歼灭两万余人,主将连儿子都没来得及救就逃跑了。郑畋一面派兵继续追击黄巢军队,一面乘胜发布《讨黄巢檄文》昭告天下。

龙尾坡之战在整个平定黄巢叛乱过程中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意义非凡。因为唐末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大家对于黄巢的叛乱多持观望的态度,当唐僖宗卷铺盖跑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唐朝已经没救了,所以多为了自己的利益明哲保身。等到郑畋的檄文传遍天下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大唐的气数还没尽,这时候支持李唐依然会获得很多好处,因此,天下纷纷响应,有几支队伍甚至已经开拔去蜀地勤王护驾。这算得上这场战乱的一个转折点,而郑畋的军队之后也确实攻回了长安。

郑畋这人其实有一个缺点,不擅长管束武将,散尽家财这事也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年一次。第二年士兵们因为待遇问题起内讧,部将李昌吉乘机作乱,郑畋不忍唐军自相残杀,便交了兵权离开凤翔投奔唐僖宗。

在唐僖宗处,郑畋受到了唐僖宗的奶爸,宦官田令孜的排挤。唐僖宗本人是支持郑畋的,但是郑畋本人谢绝了唐僖宗的好意,他告诉唐僖宗,自己已是将死的老人了,政治上将来陛下还要依靠田令孜和李昌符等人,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得罪他们。唐僖宗因此授郑畋儿子郑凝绩为壁州刺史,带老爹在那里养老,三年后,郑畋病逝,唐僖宗赠郑畋司徒,赐谥号文昭。

郑畋这一生基本是做到了一心一意为大唐,后世说起唐朝的贤相,也都会把他同房玄龄、张九龄等人并列,但是因为时代的关系,郑畋的处境要更艰难一些。

关于《秦王破阵乐》,其改编于《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名将,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邙山之战,高长恭带五百人冲进北周几万大军的包围,杀抵金镛城,军心大振,最终获得了胜利。当北齐皇帝驾临洛阳城表彰众将的时候,金镛城的将士要求为兰陵王献上一曲,众将士身披铠甲,击打着盾牌与刀剑,并伴随着吼叫来讴歌兰陵王 高长恭的神勇,这便是《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

当李世民率军打败刘武周时,将士们旧曲填新词,作出了这首《秦王破阵乐》,史书记载当年在玄武门外演奏时:用乐工128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名气非常大,甚至传到了国外,今天该曲谱早已失传,但是据说日本一直保存有乐谱。而《兰陵王入阵曲》就没那么好命了,因为曲子越改越文艺化,唐玄宗时期以该曲是小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给封杀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