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中国历史名将姚合简介

姚合,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仙”。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而广为人知。姚合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兼具豪放与细腻之美。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担任高官职务,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作风获得赞誉,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位人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姚合,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出身于吴兴姚氏。姚氏始祖是舜帝重华,吴兴姚氏至唐代发展为郡望名门,姚合的曾祖伯公姚崇,曾担任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的宰相兼兵部尚书,是开元盛世的真正开拓者。姚崇虽以宰辅政功而扬名青史,但他也擅著文章,并有诗作留存,姚家历代出将入相,文史显荣。姚合生长在这样一个诗书簪缨的家族,自少时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才气卓拔,胸怀高志。然而人生有时候就是跟你玩笑不断,姚合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总是不中。忧忡烦闷的姚合曾经写下了一首诗《下第》,记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惭愧:

枉为乡里举,射鹄艺浑疏。

归路羞人问,春城赁舍居。

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

以此投知己,还因胜自余。

直到三十八岁时柳暗花明,姚合终于及第。此次考中或许也有赖于时任主考官、后来出任宰相的李逢吉的照顾。姚合曾拜在李逢吉的门下,算是李的门生,姚合及第后有首诗《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开篇即言道:

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为文性不高,三年住西京。

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

薄艺不退辱,特列为门生。

事出自非意,喜常少于惊。

春榜四散飞,数日遍八纮。

登进士第后,起初姚合授秘书省校书,受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邀请,往幕府担任巡官,不久转为节度参谋,又改任观察支使。田弘正那时也是中书令,回朝入觐时,便带着姚合一起到了京城,之后姚合被任命为武功县主簿。主簿的主要工作是记录本县日常发生的重要事件、草拟并管理县府的文书档案,所以大部分时间应该是蛮清闲的。所以下班以后写写诗、喝喝酒、养养花,或是出去走走逛逛,寻山踏水,领略当地风土人情,这都成了姚合生活中的乐趣。姚合这个人性情平淡,恬然自适,他的侄子姚勖评价说:“公性仁义而朴直,度量宽阔,临事能断,在醜不争,遗小节,去机巧,衿灵洞达,浩然冲和,与物接士,遂服群心,少耽书,识圣人旨,行止无违道,动必中礼。”可见他是一个与人为善、做事通达的人。姚合对考取功名很在意,屡败屡战,大概是因为出身名门望族,若不能获取这个身份,只怕面子上不好看。可进士及第后,他对做官这件事表现得很无所谓,即便不能说是三心二意,也至少是漫不经心。

姚合在武功县主簿的职位上待了三年,公务闲逸,生活恬适,像个隐士一般。姚合擅长五言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便是这一时期官况的写照。姚合嗜酒好饮,其中更有多首与酒相关,“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这是喝迷糊了,慵懒散淡;“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这是无钱喝酒,赊取而不得;“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这是不想上班就泡病假,却喝醉耽误了衙门里的事;“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这是新酒酿熟,香味儿招来了爱酒的人;“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色,寒天挫笔锋”,这是新酒得尝,连做官的身份都不管不顾了;“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这是酒喝多了添病,暂时去钓钓鱼让肠胃歇一歇!

韩愈时任京兆尹,爱重姚合的才华,奏请朝廷任命他担任京城直辖的万年县县尉。后来姚合被授监察御史,再改侍御史,又升迁为户部员外郎,之后外放为金州刺史。这段时间姚合每两到三年便获升迁,仁泽惠风,仕途平顺。金州任上不到一年,姚合再被调回长安,出任刑部郎中,因秉公执法,官吏不敢舞弊,国家杜绝滥刑。两年后再升职,调任杭州刺史。又两年,奉调回京担任谏议大夫,尽职尽责,使谏道归正,守直惟公。唐文宗开成初年,豫章郡有官员藏私纳贿,灵武郡发生官骑进入私厩事件,却将知情人溺于洪水,姚合跪在皇宫大殿的阶下,请求派御史审理。皇帝没有听从,姚合就跪在那里一直不退下。当时有别的朝臣辩称这些事情都是子虚乌有的,奏请皇帝不要听信。姚合跪在大殿里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明正义,申国法,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无所畏惧。唐文宗后来听取了姚合的意见,委派御史审理这些案子,最终真相得以查明,果然正如姚合所奏。一年后,姚合升迁为给事中,朝中正直的气氛更加振奋。几年后,又外任陕虢观察使兼御史中丞,转过年入朝觐见,拜为秘书监。后来患眼疾导致视力障碍而致仕。

唐代文人官员中,姚合是少有的未遭遇贬谪的人,虽然及第较晚,但入仕后可谓是顺风顺水,稳步晋升,由九品小吏一直做到从三品的秘书监,恐非偶然。姚合的诗作中经常流露出追求淡泊闲逸的志趣,对做官也貌似是很不上心的态度,然而查其事迹,他对本职工作其实是非常负责任的。担任谏议大夫时,对官员贪腐及违法之事毫不妥协,在朝堂上激辩与坚持,终于让唐文宗改变了主意而下令彻查。这大概也有运气的成分,想想唐王朝有多少谏官,因为奏事不遂皇帝的心意而被贬官放逐。姚合为官一生顺遂,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可能有副好脾气。姚合与众多官员都有交往,他不贪功逐名,也不拉帮结派,更不营党树敌,他在所有同僚中应该是个“无害化”的人物,我猜测这或许是姚合仕途稳健的原因吧。姚合这个人不仅宽宏仁厚,也很爱惜人才,李商隐履职弘农县尉时,得罪了时任陕虢观察使的上司孙简,便意气用事地辞官不干了,正巧姚合接替了孙简的职务,听说此事后,立刻又把李商隐追了回来,让李不要有顾虑,安心做事。

自古文人好饮酒,又何况是姚合这样散淡逸致的人。访山问水,专挑人少的地儿去,直走到没有路了,也溜达累了,坐下来听着鸟鸣,看着鱼跃,喝点儿小酒,醉了就四仰八叉睡在石头上,真是惬意啊!

《游阳河岸》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

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

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生活闲适逍遥,仰头看山,抬脚绕池,翻翻书搜寻以前的事,动动笔改写新题的诗,赊来美酒在风中开怀畅饮,挽留山僧在竹里弈棋对局,同僚们都羡慕我:这家伙怎么有这多清闲时光呀!

《闲居遣怀十首其三》

白日逍遥过,看山复绕池。

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

赊酒风前酌,留僧竹里棋。

同人笑相问,羡我足闲时。

年老多病,有段时间不喝酒,没有醉酒的感受快一年了,自从饮了卫拾遗家的酒,竟醉眠了三日。这酒太美妙了,味道淡雅像花朵上的清露,颜色亮丽像石洞中的山泉,卫拾遗你要常常寄这个酒给我呀,否则我传授学问可是要有所保留呢!哈哈!

《寄卫拾遗乞酒》

老人罢卮酒,不醉已经年。

自饮君家酒,一杯三日眠。

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泉。

莫厌时时寄,须知法未传。

姚合嗜酒,如饥似渴,遇到好酒哪怕是讨要也得满足了口腹之欲。这次不知是谁家,姚合听说有美酒,便写诗索取。他夸赞这家的酒在瓮里如水清冽,在杯中如脂柔滑,酒清则纯粹,挂杯则浓厚,能消除疾病,能助人诗情,还说像我这样的大肚子,就是用来装美酒的呀!

《乞酒》

闻君有美酒,与我正相宜。

溢瓮清如水,黏杯半似脂。

岂唯消旧病,且要引新诗。

况此便便腹,无非是满卮。

姚合晚年罹患眼疾,妻子担心他饮酒将加重病情,不让他喝,加之为官二十载,虽然顺遂,却也两袖清风,用度窘促。这不,某个莺声燕语、花飞絮飘的春日,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老姚招待人家,却发现酒瓮里已经没有酒了,摸着后脑勺,丢下空酒瓢,真是好尴尬呀!

《春日闲居》

居止日萧条,庭前唯药苗。

身闲眠自久,眼荖视还遥。

檐燕酬莺语,邻花杂絮飘。

客来无酒饮,搔首掷空瓢。

南湖野客评曰:姚大凝初仕武功,故世称姚武功,素与贾岛友善,诗风亦近,又称“姚贾”。大凝擅写五言律,幽折清峭,濯净平浅,为人处世则淡泊随缘,朴直雅正,好静趣,多野疏。观其仕途功业,虽未至高品极位,然异常平顺稳健,窃以为此得益于姚公仁厚、通达之性情,不争逐于利名,不寄纵于俗流。逍遥自适中吟诗、饮酒、观花、赏景,便是人生极乐,夫复何求!正所谓“闲时随思缉,小酒恣情斟,看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世间多少事,无事可关心。”人生在世,欲求何满,与其一直奔走,不若偶尔暂停,悦赏沿路风景,善待身边诸人,倘有幸喜好饮酒,或独酌,或觥筹,最好是“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其乐陶陶,宁静澹泊,便是人间仙客。姚大凝洞明人生世情,非刻意于仕,非刻意于隐,不欲不求,顺乎自然,真高人也!酒仙榜列座仙班,号为「酒澹」。

参考文献:

1. 唐姚勖《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