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与郑成功:兄弟情深、战友相惜

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盗领袖,但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郑芝龙活动于明朝时期,而郑成功则在明末清初时期崛起。尽管两人在时间上有差距,但他们共同以抵抗外敌、保卫海疆为目标展开行动。郑芝龙在活动期间建立了强大的海盗势力,并与其他势力进行斗争。而郑成功则继承了父亲郑芝龙的事业,成为了反抗荷兰殖民者的重要将领,并成功地夺回台湾,成为了以为民族英雄,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人,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郑芝龙和郑成功。他们虽是父子.但其历史功罪,却有截然不同。一个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著名的海盗、政治上反复无常的叛变卖国枭雄;一个是“生而忠正”的明室延平王、功垂万世的民族英雄。郑芝龙(1604~1661)又名一官,号飞黄,泉州南安人,明末最大的海盗(海商)军事集团首领,在明清力量此消彼长,战局形势向不利于隆武政权转变时,郑芝龙就心怀鬼胎,迫不及待地与清军暗通款曲,他悄悄地跟明朝降清将领洪承畴派来的奸细黄熙胤进行勾结,表示愿作清军进攻福建的内应,作为将来保全郑家利益禄位的晋身之阶。

在给清朝的题本中,郑芝龙写道:“臣闻皇上人主中原,挥戈南下,夙怀归川页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驻兵,又晓谕各府、州积贮草秣,以迎大军。”在隆武与清军仍处于相持阶段时,手握重兵的郑芝龙擅自撤回处于浙江与福建要隘仙霞岭的守军,使清军长驱直入福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清军统帅两次写信向郑芝龙招降,在博洛许以“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后,郑芝龙决定前往福州向博洛投降,以兑现清朝对他的承诺。对于郑氏海商集团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也是一个事关民族气节的大是大非的时刻,郑成功以泣相谏,反对郑芝龙降清,郑芝龙则不为所动,一意孤行,终于铸成大错。这是一次发生在父子之间的决定家族前途命运的“隆中对”:这一降一战,既反映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政治上的高下立判,体现了郑氏父子在战略上的生死异途,更关系到郑氏海商集团的兴衰成败,进而直接影响荷兰、南明、清朝、郑氏在东西洋海权战略上的此消彼长。

郑芝龙在降清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上,先是自作主张,并未与其弟、子密商;次则一意孤行,弟、子苦劝不听,置若罔闻;再则刚愎自用,不听弟、子提醒,孤身赴会,惹成大祸;终则一入牢笼,身不由己,只能任清廷摆布,最后一家十一口人被杀,这就是一代枭雄的悲惨结局。相比之下,此时年方22岁、羽翼未丰的郑成功,在与父亲郑芝龙的对话中,却显露出其雄才大略。1646年,郑成功有两次体现其战略思想的进言,一次是3月对隆武帝的条陈,也就是建议书,指出“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一次是8月对郑芝龙的劝谏:“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郑成功的这两次进言,其核心就是开发海利,富国强兵,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战略眼光。实际上,郑成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开启了其坚持近十六年的抗清斗争以及驱逐荷夷、开疆拓土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郑成功本名森,字大木,1624年7月14日出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氏。郑成功在日本长到7岁,由郑芝龙派人接回福建安平老家,延请先生专门进行“四书五经”的教育。郑成功骨骼清奇,天资聪慧;性喜《春秋》,最爱“孙吴”;文武兼资,慷慨自负j他15岁考取同安秀才,弘光朝时人南京国子监,拜明末大儒钱谦益为师,受到深刻的忠君报国思想的熏陶,大木即钱氏所起,含有“大术寄危厦”之意。隆武帝在福建即位后,郑成功由其父郑芝龙引进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他仪表非凡,气质英伟,举止从容,对答如流,非常赏识和喜爱,十分遗憾膝下没有女儿许配给他,遂赐他姓朱,义赐名成功,并按照驸马的待遇来对待他。这一殊荣使郑成功深受鼓舞,更加激发了他尽忠报国的热情,而“国姓爷”的称号也由此流传开来。

郑芝龙到福州降清后,随即被胁迫到北京软禁,而清军也背信弃义攻占安平镇,大肆烧杀淫掠,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受到清兵的奸污.愤而自缢。其时,隆武帝也洲仙霞关失守避走江西而在福建汀州被清军俘获并杀害。困难家仇使郑成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由于信仰坚定,战略得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郑成功具备了愈挫愈奋、不断自我强化的动态能力,使他在同清方的反复较量中,迅速成长为威震四方、名垂青史的杰出统帅,郑氏海商集团也被锻造成为一支进能攻城略地、退可维护海权的强大军事力量。参考文献《武备志》《星搓胜览》《前闻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