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原之战:揭秘金国的最后希望 为何大昌原之战被视为金国的回光返照?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了许多令人震撼的人或事。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我们世代讴歌的对象。不论是秦末大起义中的巨鹿之战,还是三国争霸时的赤壁之战,亦或是元末年间的鄱阳湖之战,都体现了我国先祖不畏凶险、迎难而上的品质。而笔者今天要介绍的这场战役不仅是以少胜多的代表,更是一个王朝回光返照的象征。它就是发生在金、蒙交战期间的大昌原之战,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这篇文章

正大五年(1228)正月,蒙古大兵南下围困金国重镇庆阳,但他们没有直接进攻,而是派八千前锋直入宁州,随后抵达大昌原(今甘肃省宁县太昌原乡)。金国面对敌情立即令伊喇布哈带兵前去救援,伊喇布哈则任命忠孝军提控完颜陈和尚为先锋。完颜陈和尚仅带领由400人组成的忠孝军直奔敌营。他勇往直前、不畏生死,其部下更是个个身强力壮、骑射精湛、奋勇杀敌,最终以400骑兵击垮蒙古8000骑兵,创造了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更实现了金国与蒙古交战20年来未曾有过的“大捷”。此外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国复兴带来希望,也使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改变了长久以来对金国的进攻方向。当然这种回光返照并没有持续太久,金国终究还是被蒙古军覆灭了。但这次战役所创造的奇迹与辉煌如何也无法泯灭,它胜利的原因很值得后世探究。

大昌原战役的胜利与忠孝军密不可分。别看这支军队仅由400人组建,然其实力不容小觑。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支军队为何而建,其组建目的又是什么。当时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它对内要处理红袄军起义、契丹叛乱,对外既要应对蒙古、西夏的滋扰,又时不时与南宋挑起战端。而金国的军事力量日益腐化,尤其是骑兵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如此背景之下,金国亟需重整军队。所以忠孝军的建立实质上是为了增强金国的实力、维护金国的统治,因此金国自然会不惜一切、举全国军事之力来组建忠孝军。史载为了培养忠孝军的战斗力,金哀宗给这支部队配备了最优良的武器、最充足的装备并辅以最高的待遇。

其次我们要看这支军队的入选标准是什么。总体来说,忠孝军的入选标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兵的能力,即是否身强力壮?是否善于骑射?《金史·兵志》中有一段参选忠孝军的史料如是记载:“以归正人过多,乃系于忠孝籍中别为一军,减忠孝所给之半,不能射者令阅习一再月,然后试补忠孝军,是所谓合里合军也。”由此可见,士兵必须掌握骑射技术,才有资格参选忠孝军。反推,能成为忠孝军的人,其骑射技术必然熟练。二是士兵的经历,即是否从蒙古逃亡、归顺或被蒙古军掳掠的经历。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尽管忠孝军曾是蒙古军的手下败将,但这反倒使他们对蒙古军更加痛恶,且更为了解其作战方式与习惯。

以上两个标准相比而言,第一条是基础,第二条是加分项。能力必不可少,经历不作硬性要求。但金国对此次军队组建的要求十分严格,经过层层筛选,忠孝军几乎为草原流亡者且在规模上一直无法扩大。但凡被选中的忠孝军实力强盛,皆为精锐,再加上金国对军事装备的大力支持,忠孝军最终能打败蒙古军绝非侥幸。不过他们的作战风格的确不同以往,以致蒙古军毫无准备、弃甲曳兵。

蒙古兵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大多勇猛善战,这次惨败主要因为太轻敌。朵豁勒是本次战役蒙古方的率军部将,他本可对庆阳府发起总攻,但他却只派一部分骑兵前往宁州一带掠夺,其主力皆在大昌原等待更多金兵来救援,以求将其一网打尽。这很符合蒙古兵以往的野战风格,可他没有想到完颜陈和尚由于在庆阳城下没有遭遇对手,会下令主动进攻大昌原,势与蒙古军决一死战。这个行为无疑出人预料。以金、蒙两国20多年的交战经历来看,金国很少与蒙古正面对战。凭借以往的经验,朵豁勒放松了警惕,并对自身的骑兵优势抱有极大的信心。所以当忠孝军大张旗鼓地冲进其阵营时,他惊慌失措。

忠孝军是金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金国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不是组建一支军队就能解决的,更何况它一直被蒙古国视为最大的敌人,所以它就算想变革也没有机会。不过这支精锐部队延长了金国的历史进程,更曾以少胜多的战争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这等辉煌历史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