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好人还是坏人?高俅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高俅的评价与争议分析

评判高俅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他在历史中扮演了各种角色。高俅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以权谋手段获得权力和地位,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他也被指责为奸臣,滥用职权,追求个人私利。一些历史记录将他描述为阴险、狡诈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良影响。然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高俅在政治斗争中采取了必要的手段,并且在一些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那么高俅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接下来的这篇文章

《水浒传》把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列四大奸贼。但正史上记载,北宋末年确实有六大奸臣,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其中,并无高俅。

在历史上,高俅确实是从草根逆袭上位,成了掌握一国军权的使相(枢密使),但是,在任期间并无明显劣迹。

据《宋稗类钞》记载,高俅本来是苏东坡先生的小史。所谓小史,类似现在的秘书,往往是帮助主人进行一些抄写、记载工作。史书上说,高俅“笔札颇工”,能让书法大家苏东坡请来做抄写工作,可见高俅在书法上的造诣绝对不低,至少也是二流书法家的水平。

高俅在苏东坡身边工作了数年。后来,苏东坡由翰林学士外放外为地方知州。临走前,他给高俅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给朝廷大臣曾布。

曾布是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弟弟,是宋神宗变法中的骨干大臣,在政治上和苏东坡对立,但是彼此的私交不错。

曾布当过宰相、枢密使,在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都曾经担任宰执大臣。若能在拜在此人门下,高俅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可是,等苏东坡离开京城,高俅拿着推荐信去见曾布时,曾布却告诉高俅,自己的秘书已经够多了,不用再请人了。

可是,曾布又不想驳了苏东坡的面子,于是他也写了一封推荐信,把高俅推荐给驸马王晋卿。由于高俅很会来事,王晋卿很快就把高俅当成心腹。

王晋卿和端王赵佶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往来。有一次,两人在等候朝会时遇上。端王说:“今天来得匆忙,忘记带篦刀来,不知道借下你的篦刀可以吗?”

所谓篦刀,类似现在的梳子。大臣在朝见皇帝前,都会在等候室中稍稍修饰下。估计端王走得急,发型有点乱,于是想借个篦刀再整整头发。

王晋卿当然同意,他从腰间拿出了自己的篦刀。端王一看,觉得那篦刀样式新颖可爱,很是喜欢。

王晋卿看出端王赵佶的心意,于是就说:“我最近让人做了两副篦刀,还有一副没用过,王爷若是喜欢,晚一些我让人送给您。”

之后,大家散朝回家。王晋卿就挑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下属去送篦刀。这个被选中的下属,就是高俅。

高俅来到端王府,恰巧赵佶在踢球,高俅就一边看一边等。

在看球的时候,高俅“睥睨不已”,显得对赵佶门下那些人的球技很不屑。于是赵佶就请高俅下场一起踢。结果,众人大惊,高俅果然厉害。赵佶则大喜,派人转告驸马,自己把篦刀和送篦刀的人都留下了!

几个月后,端王端王赵佶登基称帝,成为宋徽宗。作为心腹的高俅一路升迁。

在《水浒传》中,赵佶一登基,高俅就立刻做了殿帅府太尉。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高俅就算是宋徽宗赵佶的心腹,也要遵循官场的规矩。

虽然端王赵佶幸运地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作为他身边的亲信,高俅没有功名,想在朝廷上当官那是门儿也没有的,只能走武官之路,宋徽宗也有意要培养他,于是,就让他去边帅刘仲武军中“镀金锻炼”,以图建些军功来堵朝堂上那些人的嘴。

高俅从很低的职位做起,在大宋军界一共当了二十年的官,辗转许多个职务,最后才当上了太尉。

当时的主要对手是西夏,当时占有大宋西北大片土地,且有进一步蚕食之势,宋朝处于守势。

后来,另一位奸臣童贯率军打了几个胜仗,还收复了全部失地。高俅此时应该是立有战功的,不然,宋徽宗也不会无理由地将他一路地升迁,最后还做到了殿帅的高职,掌管禁军达二十余年。

在高俅掌管禁军期间,并无什么业绩可言。据《靖康要录》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在他的领导下,当时的军队是“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作为掌禁军的高俅,当然是难辞其咎。

当金人袭来,开封城内十万禁军顿作鸟兽散,高俅跟着皇帝一路南逃,后来京都陷落,靖康之难后,皇帝更是将责任推在了高俅身上,其实,这个还是要按当时的实情来细加分拆才是。

首先,高俅掌管的只是禁军,他们在长期安定的环境下,早就不是一支神武的部队了,几乎成了一支只能维护一下地方治安的警察部队了。

高俅不是军事家,自然不可能对大宋的军队训练带来明显的起色,更不可能有起死回生之神功,改变当时军队孱弱的现状。

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军队其实是掌握在边关的那些将领手中,对金人大举入侵,乃至酿成靖康之难惨剧,要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童贯,正是他放弃了重镇太原,造成了金人的长驱直入。

金人渡过黄河,开封城岌岌可危,宋徽宗带着一帮大臣逃往南方,高俅随行。

高俅随后告病还乡,不久便病死于在家乡开封,他没有经历靖康之难,也没有看见北宋亡国,死后还被朝廷追封为吴国公;在那一众被称为奸臣的人中,算是唯一得以善终之人。

后人都将高俅同那蔡京及童贯等人视为一党,对此,史无记载,在宋钦宗钦定的奸佞名单中,并无高俅。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是同他们是一伙的,那些奸臣们所做的很大误国害民的决策,高俅是没有参加的。

比如对亡国产生决定作用的联金灭辽之策。说高俅不是他们圈子里面的人,是指他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换句话说,他还不够格,他还没有进入最高决策层,离权力中心还很远。

《水浒传》中的高俅因被描写成作恶多端的坏人而被大家所接受。小说成书后,高俅作为恶贯满盈根植于人们脑海中,成了定型。

其实,高俅同梁山一众人没一毛钱的关系,他也没有带兵去剿灭梁山,更没有去征过方腊。小说家言,是不可采信的。

此外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俅在当上高官之后,依然没有忘记苏东坡当年的知遇之恩。在众人都对苏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高俅却一直念着当初苏东坡对自己的举荐之恩,屡次关照苏家。

每当苏东坡的后人来到京城,高俅总会出钱出力。因此,高俅在士林中的口碑,其实并不坏,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