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大战真实情况揭秘:历史背景与战斗经过

山海关大战是明朝时期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场重要战役。该战役发生于辽东和明朝之间的辽东长城上,主要涉及到明朝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清朝入侵者之间的对抗。这场战役标志着明朝王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然而,历史上关于山海关大战的确切情况存在争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该战役是明朝失利,使得清军占领了山海关,进而南下征服整个中国;但也有其他观点认为这场战役是明朝有意放弃山海关,以稳固其统治,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山海关大战的真实情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山海关古称榆关(临榆县明代属永平府),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临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墙高14米,墙厚7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是闻名天下的军事重镇。在明末这里发生了一场堪称改变历史的山海关之战。

崇祯十七年四月,从北京到山海关一带,已经聚集了3支武装力量:李自成一方,有10多万大顺军将士,兵临山海关,压迫吴三桂或降或战;吴三桂一方,约有5万关宁铁骑驻扎,誓为亡国之君复仇;多尔衮一方,有近10万的八旗将士,准备趁乱,获取战利。

从战斗力来说,清军最强,大顺军次之,明军最弱,现在各方都要为各自的利益和生存而战。吴三桂自忖难以抵挡李自成,就派人致信多尔衮,以其明朝遗臣的身份向清朝“乞师”,表示愿意与清军联合,事成之后许给清朝好处,甚至不惜割让土地。多尔衮则接受了吴三桂的“乞师”,但前提不是联合,而是要求归顺,然后合兵一处,事成之后许诺吴三桂封王。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赶到山海关之时,大顺军已经包围并开始攻击明军,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明军呈疲惫崩溃之态,吴三桂见形势危急,甚至亲自带亲兵数百人冲出城外,至关城东2里的威远堡,当场向多尔衮剃发称臣,让儿子跟皇太极的女儿缔结姻缘,请求立即支援。清军选择了入关助战,大顺军的阵脚大乱,被清军和吴三桂军的协同作战彻底击败,几乎全歼。李自成带着少量的骑兵先是败退到永平,然后撤回北京。清军一鼓作气攻进北京城,把只做了18天皇帝的李自成从皇宫里赶出去,踏上逃亡之路。山海关之战以李自成的失败而改写了历史。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