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 从意气风发到山水隐士,他的人生经历及成就是什么?

“诗佛”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王维出身名门,曾任官至中书舍人,在政治舞台上颇有建树。然而,他并不为名利所动,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最终放弃了仕途,隐居山水之间,成为一位伟大的隐士。他的一生经历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成就在于他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苏轼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这些关于他的基本生平,想必不少人都知道。那么关于王维,你真的了解他吗?

“诗佛”王维: 从意气风发到山水隐士,他的人生经历及成就是什么?

王维是一个少年英才,他还有一个弟弟,跟他一样的聪明好学。少年时期的王维就已经展现了他不同寻常的胆量与见识,更是年仅十九就一举登第,获得京兆试“解头”。

那么,这样一个意气风发,抱负远大的少年最后为何醉心山水田园,成为辞世隐士呢?换句话说,在他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壮志难酬,退隐朝堂了呢?

历史,如果就这样平淡无奇叙述的话,想来大家也会觉得无趣,所以我将从王维一生中的重要事件来讲讲他为何会成为避世隐士。

一、少年英姿,胆量过人

我曾说过,王维在少年时期就已经胆量超人了,那为何怎样说呢?

在王维还小的时候,当地知县从书上看到一种叫“石胆”的东西,据说吃了可以长命百岁,于是下令当地百姓必须寻找它。

但这种传说之物怎么可能找到呢?知县当即大怒,觉得是百姓私藏,于是将无数百姓关押牢笼。

王维不忍百姓遭受牢狱之灾,捡了地上的几颗石头交给县令,说“有石头,没有石胆”,县令自然大怒,呵斥他:“书中记载,怎可没有?”王维淡定自如的回答道:“书中有龙凤记载,您有看到过吗?”

知县哑然,随后放了被关押的百姓。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更不敢开罪于官,但王维小小年纪就不怕冒犯官威,敢说敢做,真的是胆识过人,不畏强权,这也从侧面看出,王维的未来自然不简单。

二、英姿勃发,一举登第

果不其然,王维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他十九岁那年,获得头名。

开元七年,王维入京参与京兆考试,当他得知太平公主暗定张久皋为此次“解头”,心中非常不安,他想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夺魁,于是他来到了岐王府,借着岐王见到了太平公主。

他向太平公主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抱负,太平公主欣赏他的文才,于是在这场考试中,他获得了头名。

没错,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王维夺魁有点“走后门”的意思,可是,你仔细想想,如果王维没有真才实学,太平公主凭什么给他开后门?他就算获得头名,想必以其他文人的秉性也不会服他吧?

还记得《逍遥游》里面的这句话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金磷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机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王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名气,结交岐王,又通过岐王得到了向太平公主“面试”的机会。

也许有人羡慕他像鲲一样机遇好,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机会到你面前,你也不会成功。

本来到了这一步,王维的官途因该坦荡,前途也应该无量,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是导致了他开始退隐朝堂,成为隐士的直接原因。

三、安史之乱,不幸被俘

唐玄宗时期,由于皇帝不理朝政,终日宠幸后妃,轻信使臣,于是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攻占了长安,俘虏了大批没来得及逃亡的官员,王维十分不幸,是其中的一员。

虽然当时王维的官职不算太高,但他在文人中颇负盛名,安禄山需要他来笼络人心,即使王维再三不愿,但在这群反贼的威逼之下,他还是被迫做了伪官。面对自己的不愿和思恋,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凝碧诗》,也是他的救命诗。

唐玄宗大军歼灭反贼后,开始清算做过伪官的文人,王维就是其中一个,幸运的是,他凭借着那首忠心耿耿的《凝碧诗》,得到了朝廷的宽恕。

幸运又不幸运,王维虽然得到了朝廷的宽恕,但他的官途基本保不住了,他被贬官处罚,想要升迁绝非易事。

也许是对朝廷的愧疚,也是对身为文人的愧疚,王维开始寻找使内心超脱的方法,因为他出生在信佛的家庭,对他来说,能让他解脱的只有佛。

王维开始沉溺于佛理和山水,在佛学上,他颇具慧根,能看透许多人不能看透的事儿,还能和大师们谈经论道。

他开始融会贯通,把佛理和诗画相互融合,逐渐成为一个隐士,他的诗画,充满了平静,使读者可以产生寂灭的心理。

王维的这种做法,在现今看来也许有些消极的意味,但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最能解脱他的方法。

在我看来,王维无疑是忠诚的,正是因为这份忠诚,他束缚了自己,他觉得自己愧对朝廷,愧对文人的身份,他需要寻找心灵的寄托。

隐士、佛理、山水、田园或许是最好的解脱方法,于是他从意气风发的少年英姿变成了无拘无束,纵情山水的潇洒隐士,他在艺术方便的贡献,使他成为后世人们口中的“诗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