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66:公孙渊称王建立燕国,司马懿率4万军平定公孙渊复众

公孙渊自称燕王,挑战晋朝统治,引发了一场剧烈的动荡。司马懿率领着4万精兵,奋勇平定了这场叛乱,恢复了朝堂的秩序。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司马懿的威武军事才能,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英名。

司马懿是如何平定辽东的?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便开始讨伐辽东。起初统军将领并不是司马懿,而是荆州刺史毌丘俭。当时毌丘俭上书天子曹壑,说陛下即位以来还没有做出可以留于史书的功绩,蜀吴一时难以消灭,不如趁现在没有战事,把空闲兵力聚集起来先消灭公孙渊。

曹壑看后很心动,因司马懿需要坐镇长安提防蜀汉,他便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加封度辽将军持节,全权主持平定辽东的战事。

毌丘俭率军来到辽隧,派使者携带诏书去襄平,命公孙渊前往洛阳朝拜。公孙渊当然不肯,他对部下说:这是毌丘俭在假传圣旨,于是集结兵马反抗与毌丘俭大战于辽隧。双方不分胜负陷入僵持时,天降大雨一连十日不停,辽水水位暴涨,魏军根本无法渡河杀入辽东。

三国正史66:公孙渊称王建立燕国,司马懿率4万军平定公孙渊复众

曹壑见此,立即命毌丘俭撤回右北平休整。战后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立燕国,改年号为绍汉,同时给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官进爵,让他们去侵扰魏国边境。

曹壑大怒,急诏在长安的司马懿回京,让他统兵去平辽东,并对司马懿说:本来是不想劳烦你的,但现在叛贼气焰嚣张,已到了不得不灭的地步,为确保战事胜利只得再次请你统军出征,不知你需要多久能平定辽东。

司马懿说:进军一百天,攻城一百天,返回一百天,同时中间士兵需要休整60天,如此一年时间可平辽东。曹壑听后非常开心,让他率4万大军火速北上。但是洛阳的大臣们都认为四万士兵太多了,因曹壑在诸葛亮死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导致国库空虚,军费难以为继。

但曹壑认为大军四千里远征,虽说要靠司马懿的计谋来出奇制胜,但更重要的还是靠自身实力,不能因计较一些军费而误大事。而公孙渊打听到这个情况,急派使者去东吴向孙权称臣求救。吴国群臣皆主张杀死燕使报仇,唯独羊衡劝孙权善待燕使发兵救援。他说:如果魏国再伐辽东依然战败,那我们出兵救援就会获得仁义之名。

若公孙渊战败或者是与魏军相持不下,那我们可趁机在辽东掠夺一番报仇雪恨。

孙权听后大喜,命羊街率领郑胄、孙怡等将率军去辽东,同时写信安抚公孙渊。朕与老弟你是休戚与共的,我已发兵去支援你了,就算因此有亡国风险我也心甘情愿。还提醒公孙渊那个司马懿十分善用兵,我深为老弟感到担忧。

魏帝曹壑探查到吴军动向,十分心忧询问蒋济,孙权真的会救公孙渊吗?蒋济说辽东与江南天各一方,远渡重洋支援本就是难以实现的。孙权是个明白人不会冒险行事,就算孙权的儿子侄子在辽东遇险,他都会坐视不理,更何况公孙渊还曾经羞辱过他。

当然我们如果与公孙渊相持不下,以孙权浅略的智谋,或许会轻兵偷袭一番也说不准。而司马懿率军抵达辽水后,发现数万燕军在辽隧南北连营六七十里深沟高垒固守,于是分出小股兵力大张旗鼓向南移动。燕将卑衍见此急忙率军南下堵截,而司马懿则暗中率主力在北面渡过辽水直扑襄平。

卑衍大为惊恐撤军救援,司马懿立马率军回击三战三捷,卑衍败退入襄平坚守。司马懿随后兵临城下,但可惜这个时候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魏军将领纷纷建议撤退移营到高处驻扎,但司马懿却说谁敢提撤军杀无赦。

很快都督令史张静便因抗命不尊被杀,魏军将士见此都不敢再说撤退之事。一个多月后大雨停止积水退去,魏军开始合围襄平四面猛攻。襄平被困多日后,城内粮草耗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燕军将领杨祚等人纷纷降魏。

公孙渊见大势已去,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出城求和,让两人转告司马懿,若魏军撤围燕国君臣愿自缚双手而降。谁知司马懿直接把王建柳甫二人斩了,并写檄文送入襄平城内对公孙渊说:春秋时楚国郑国是地位相等的大国,但郑国国君降楚时还光着脊背牵羊出城,而我如今是天子的上臣,你只派王建来通知我解围后退,难道不是失礼吗?若真有请降之意,就另派年轻能决断事情的人来。公孙渊见到檄文又派侍中卫演出城,请求司马懿定下日期,自己会送儿子到洛阳为人质。但司马懿对卫演说,军国大事说白了就是能战便战,不能战便守,守也不能便逃,而逃也做不到就只有投降和死了。

公孙渊已是穷途末路,还不愿自缚出城到老夫面前跪降,那他就是在自寻死路,让卫演回去告诉公孙渊,不必送质子去洛阳了。随后魏军攻破襄平,公孙渊带着儿子向东南方向突围,但被魏军追上杀死。

司马懿进入襄平后,诛杀燕国的公卿军民七千多人,并把尸体堆叠用土封住筑成大坟,来震慑辽东军民。辽东各郡县见此吓的纷纷投降归顺曹魏,至此割据辽东近50年的公孙政权灭亡。而此时孙权派往辽东的军队还在海上漂泊,后来羊街抵达辽东后,击败了留守的魏将张持高虑,劫掠了大批物资返回,也算为当年东吴使团惨死辽东报仇雪恨。

关注白虹说期待更多精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