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偏爱孙子朱瞻基?一切源于一个梦

明代开国皇帝朱棣对于孙子朱瞻基有着特别的偏爱,这其中或许与一个梦有关。据传说,朱棣曾在梦中见到了一个身披黄袍的小男孩,一直笑盈盈地朝他走来,梦醒后,朱棣深感这个小男孩便是他心中的继承人。因此,朱瞻基从小便备受宠爱,成为了朱棣的得力助手和未来的继承人。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22年,年号“永乐”。 朱瞻基,即明宣宗,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在位十年。他是明朝成祖朱迪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生母是张皇后。接下来,有趣的历史小边将给您带来相关的介绍,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为什么朱棣更喜欢朱瞻基,要从一个故事开始。

  朱瞻基出生的那一年,有一种说法是洪武三十一年,有一种说法是建文第一年,无论哪一年,都是朱棣人生大转折的一年。当时,朱棣也是北平的燕王。虽然他心中有皇帝的野心,但藩王的现实却极其艰难。一把看不见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就在这时,一天晚上,朱迪在床上做了一个不寻常的梦。朱迪梦见父亲朱元璋向他递交了一个象征皇权的大圭,告诉他要紧紧抓住大权,为世界谋福利,并说:“传世子孙,永生其昌”。

  朱迪醒来后,以为这个梦是吉兆。就在这时,燕王府传来婴儿出生的哭声,这个婴儿就是他的长孙朱瞻基。

  朱迪在梦中听到父亲朱元璋说“传世子孙”。当他醒来时,他的长孙朱瞻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在朱迪看来,这是天意的暗示。他的孙子是上帝赐予他的礼物,这表明他将迎来“龙兴”的趋势。

  很多人认为朱迪后来发动了“靖难之战”,其实很难下定决心。正是朱瞻基的诞生和吉祥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朱迪从侄子手中夺取“大圭”的帝王雄心。

  祖孙之间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渊源,朱棣当然会特别重视和宠爱朱瞻基。

  当然,朱瞻基特别受朱棣的青睐,光靠出生时的吉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他还要有非凡的资质。

  在这方面,朱瞻基极其幸运出色,几乎是上帝按照朱迪想要的方式创造的大明未来天子。

  《明史·本纪第九·宣宗》-既弥月,成祖见之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比长,嗜书,智慧出众。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朱瞻基刚满月的时候很有英气。朱迪看到他,忍不住说了这样的话,就像我在梦里看到的一样。

  这说明朱瞻基从小就长相非凡,或者说朱瞻基刚满月,朱棣就认为这个孙子有帝王相,是大明的福气。

  朱瞻基在北平燕王府大约四五岁。经过四年的“靖难之战”,朱迪在南京登基称帝后,朱瞻基的祖母徐皇后带他去了南京。

  也就是说,朱瞻基从四五岁起就在皇祖父和祖母身边长大。

  朱棣为什么要早点把朱瞻基养在身边?

  除了宠爱这个孙子,恐怕还涉及到朱迪的帝王传承心理。

  朱棣原本是藩王,不仅是他,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他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现在,既然朱瞻基有了这个好苗子,他当然希望尽快让他接受系统的帝王教育。这样,他的大明天子,到了第三代,永恒的氛围就可以完全出来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棣更喜欢朱瞻基,因为朱瞻基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人们都踩到了鼓点。他自然肩负着历史使命,无形中寄予了巨大的希望。

  2020年5月,朱迪终于下定决心将长子朱高炽封为王子。朱高炽之所以能战胜野心勃勃、威武的二弟朱高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朱瞻基已经成为公认的“好圣孙”。

  今年,朱瞻基只有五六岁,“好圣孙”这句话,也算是古今罕见。

  朱棣作为他心中认可的代际皇位继承人,对朱瞻基的偏爱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付出的努力越多,对朱瞻基的偏爱就越深。这是一个别人无法阻止的良性循环。

  朱瞻基永乐五年不满十岁,朱棣要求他出阁就学,系统接受皇家宫廷教育。

  朱迪为朱瞻基选择的教师水平很高。领导人是永乐朝的首席大臣姚广孝。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史礼义,还包括“帝王训练可以谈论世界”,即治理世界的帝王语录。

  从朱瞻基后来深厚的艺术造诣来看,朱棣很可能会派出高水平的宫廷艺术家来培养朱瞻基的审美情操。

  永乐六年,朱瞻基刚满十岁,朱迪任命一批重要的文武大臣兼任朱瞻基辅导员。朱迪告诉这些人,你的职责不仅是辅导东宫王子,还要辅导王子的儿子。他通常会给他讲更多关于太祖和皇帝创业和成功的故事,以培养他的治国能力。

  这些辅导员,包括太子太师齐国公丘福、吏部尚书简义、兵部尚书金忠等,都是永乐朝重量很大的人物。

  据说清朝康熙也很喜欢乾隆,但与朱棣更喜欢朱瞻基相比,还是远远落后。

  永乐八年后,朱迪离开北京远征蒙古。在此期间,王子朱高炽监狱南京不断受到朱迪的打击,但朱瞻基根本没有受到影响。朱迪特意要求他留在北京,并派重要大臣夏元吉帮助他。事实上,这一安排是任命朱瞻基作为北京的临时行政长官来计算他的年龄。此时,朱瞻基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这表明朱迪对他的培养有多强大。

  永乐九年,十三岁的朱瞻基正式登记为皇太孙。登记仪式在华盖殿隆重举行。朱瞻基穿着皇太子的衣服,玉圭和王子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自朱棣开创永乐朝以来,朱瞻基的登记仪式最为隆重。此前,朱棣共举行了两次大典,一次是登基,一次是册封王子。那一次,朱迪不敢大张旗鼓,因为他被怀疑篡位;当时,朱迪不愿意大张旗鼓,因为他对朱高炽不满意;只有这一次,仪式非常隆重,场面非常平静。这一切实际上成为了朱瞻基的加分项。

  朱迪更喜欢朱瞻基,尽力培养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朱迪心目中的继承人应该是文武双全的,明朝的盛世应该既有文治又有武功,但他的三个儿子,无论选择谁,都有缺陷。朱瞻基从小英气高涨,智力出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朱迪内心的遗憾,给了他很大的信念,为大明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盛世明主。

  在永乐十年里,朱迪颁布了一项非常特别的圣旨,命令兵部从全国各地选拔17至20岁的年轻人。标准是勇敢、强壮、有才华的民间子女。他们被召集到北京师傅那里组成一支“年轻的军队”。作为皇太孙的随从,他实际上是他的私人卫队。

  近2万人的“青年军队”建成后,朱瞻与“青年军队”一起接受军事训练,并经常与一些将军一起指挥军队进行军事演习。当时的说法是“演武”。

  朱棣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培养朱瞻基的军事能力,也是为了提高朱瞻基的政治地位。

  在经历了两年的“幼军”之后,朱棣在永乐十二年初再次亲征漠北。

  这一次,他决定带皇太孙朱瞻基。

  出发前,朱棣告诉侍臣们,我的长孙聪明、英勇、非凡。现在我想扫清漠北的敌人,带他一起去。我只是想让他知道如何使用军队,亲身体验战争的安排,看看士兵们出兵的艰辛。每天,军营里一有闲暇,你就得告诉皇太孙历史,文事武器都不能浪费。

  按照朱棣的意愿,胡光、杨荣等人经常向朱瞻基讲经,朱瞻基对治乱兴亡的历史颇感兴趣,有疑问就向胡光等人求助。

  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明军前哨部队开始与蒙古瓦拉军队相遇。这时,朱瞻基的学习重点转向了军事。

  为确保朱瞻基的绝对安全,朱棣命令他与重兵守护的军中皇旗同行,“铁骑五百护卫”。

  永乐12年6月的一天,朱迪率领的明军在忽兰忽略了温度,与蒙古瓦拉军发动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两军开战时,朱瞻基和军中的皇旗在一起,没有直接参战;但当明军击退敌人时,他情不自禁。这时,他身边的侍卫太监李谦依靠自己的勇气和500名铁骑兵的守卫,未经请示,就带着朱瞻基纵马奔向九龙口,追赶敌人。

  一开始,朱迪并不知道。

  得知朱瞻基孤军深入,追杀敌兵后,朱棣心急如焚,立即派大队人马前来接应。

  果然,朱瞻基很快就被瓦拉骑兵包围了。幸运的是,在关键时刻,朱迪派来的接应军杀将进来救了朱瞻基。

  有一个细节可以反映朱瞻基在朱棣身上意味着什么。

  侍卫太监李谦认为皇太孙这次处于危险之中,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等朱迪问罪,就战栗自杀。

  朱瞻基当之无愧,智力出众。经过这场灾难,他变得非常冷静。一天,明军和瓦拉骑兵在忽兰忽略温度展开了另一场战争。明军惨胜后,朱迪想追求胜利。

  这时,朱瞻基站出来说:“爷爷,你努力监督战争。敌人被你的天空吓坏了。现在他们已经失败了。他们甚至找不到呼吸的地方。他们敢回马吗?请不要追爷爷。最好及时当老师。

  朱棣听了,居然以十六岁朱瞻基的建议为号令,真的是班主任。

  当时朝野上下都有一种说法,皇太孙在军中得到的是王子不敢想的。

  此外,这也表明朱迪特别喜欢朱瞻基。当他与叔叔朱高旭发生冲突时,他的侄子不尊重他的叔叔是合理的,但朱迪从未站出来责怪朱瞻基。

  朱棣死后,朱高炽如过渡,朱瞻基在位十年。

  总的来说,他还是配得上朱棣当初的偏爱,做出了一点繁荣的样子。

  但他也有问题,让人诟病。

  一方面,他赋予太监大权,为明朝后来的太监专权埋下了隐患。

  其次,他玩物过多,失去了盛世明君的厚重感。

  然而,后来,他也反映了朱迪当初对他的偏爱。朱迪塑造了他,但并没有压抑他的气质。

  这是好是坏?

  很难说清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