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荆王府:一段繁华之旅

明朝时期的荆王府是当时最为繁华的王府之一,其规模宏大,建筑气势恢宏。府内的园林、宫殿、亭台楼阁皆为雄伟壮丽,每一处都透露着皇室的尊贵气息。荆王府不仅是荆王的居所,更是政治、文化、宗教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无数贵族、文人雅士前来游览和瞻仰。在那个时代,荆王府被誉为华夏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荆王府明朝有多繁华?以下有趣的历史小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原位于江西建昌的明朝荆王。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祁州奉命建荆王府,府址在麒麟山西北麓,麒麟山西北麓。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荆宪王朱瞻(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个儿子,朱元璋曾孙)迁至祁州城,传十世。从那一刻起,200多年来,历代荆王生活在奇州,网罗天下骚客,喝酒吟诗作赋。明嘉靖《奇州志》载:“其城周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门六座,城门九百九十间。“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荆王府喧嚣繁华的景色可见非同寻常。

  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明仁宗第六子朱瞻被授予荆宪王称号,先于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在那里住了17年。

  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荆宪王在奇州麒麟山南迁建王府。

  为了建设荆王府,拆除了大量民房,搬迁了地方政府,在麒麟山西麓建造了豪华宫殿(即李时珍中学、化肥厂、瓷厂、粮食储备库等单位和大型民房):

  王府平面布局朝南,略长方形,东至化肥厂饭堂,西至江边今钉丝厂,南至文明门,即现在的南门高湾,北至祁州财政分局。所用材料均采用专用“王砖”砌筑,王城通高近二丈。

  王府门前有官道,现在的“官井街”也是当时进出西门的官道之一。这条街上还有“官井、官塘、鼓楼、魁星楼”的遗迹。在王府西南入口处,原有三座六柱五间、四柱三间汉白玉牌坊,呈品字形排列。该组牌坊结构奇特,设计建造优美,堪称“奇州九十九座牌坊”之首。祥云盘龙上的牌坊主柱,浮雕工艺精湛。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蚀,四个大字在倒塌前已经模糊不清。

  在六柱牌坊前,矗立着一座高近2米、宽0.8米的“文武官员下马”巨碑。不幸的是,像牌坊一样,这座巨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倒,被用作房屋基础的材料。现在,六柱牌坊的基础仍然清晰可见。

  六柱牌坊北面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大池塘,即现在的“墩子塘”。池塘上架有三座石拱桥,通道南低北高。进入荆王府似乎意味着一步一步地攀登。在进入房子之前,我们必须有一个巨大的门槛。门槛南北两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龙头,中间用石灰、糯米、桐油浇筑固定铜门槛。因此,人们习惯于称这个门槛为“金门槛”。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这个门槛仍然位于荆王府的大门前。每年元旦,老人们经常带着孩子跨越“金门槛”,祈求一年的财富和吉祥。

  经过牌坊、拱桥,跨越“金门槛”,才进入王府。王府原有前、中、后三座大殿,三座大殿后面是荆王府花园,分为东花厅和西花厅。两侧有儒家、文庙、武庙、守备署、州政府、餐厅、三宫、沐浴、更衣、良医院等场所。在荆王府,到处都是红墙、蓝瓦和雕梁。

  王府人数达到1000人,奇州(含黄梅、广济等县)60%的课税收入属于荆王府的囊中。

  在明朝皇室宗族中,荆王府被视为地位很高的藩王。他们的孩子没有被世袭封为荆王,他们都被封为郡王和郡主。这些郡王和郡主只是食地之禄,没有政治事务可做。然而,他们享有与荆宪王同等的优厚待遇。他们的政府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员和医生。

  当王位传到第10代荆王朱慈烟手中时,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晚,张献忠率领200人从广济冒雪冲向祁州。由于荆王府将学校与张献忠联系在一起,张献忠部迅速登上城市,冲进宫殿。督察逮捕杀害了官绅和荆王宫,杀害了无数人。经典中只有196人(不包括死于战难者)。李时珍家的后人自李树初(李时珍孙)以下死了9人。张献忠还焚烧了30多座王府、州衙等60多座古建筑。张献忠还焚烧了30多座王府、州衙等60多座古建筑。张献忠的混乱结束了荆王198年在奇州的历史。

  荆王府遗址方圆近1000亩,清代仍有许多宫殿和牌坊;据说荆王府的“九十九口官井”至今仍有许多官井。散落在荆王府地段的石基随处可见。最大的柱基直径超过1米。朝阶中央雕刻有龙形图案的大石块仍散落在路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破碎的砖瓦和碎片,这让人们想起了荆王府过去的辉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