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拍马屁:和珅如何巧妙拍拢乾隆的方法解析

在中国历史上,和珅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清朝乾隆时期的权臣,他以其出色的马屁技巧而备受称赞。而他的手段究竟是如何的呢?通过详解和珅是如何拍乾隆马屁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权臣的独特手法。

  历史上,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那么何沈阳是如何奉承乾隆的呢?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详细介绍他的手段,让我们来看看。

  小沈阳参与了乾隆晚年文化武术的各个方面。在经典的汇编和修改方面,虽然小沈阳执行了乾隆皇帝的意思,删除并禁止了大量的经典,但他不得不承认小沈阳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具有优秀的行政能力。

  比如四库全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小沈阳在中间协调,为全书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军事方面也是如此。小沈阳在任兵部尚书期间,协调前方作战部队的供给和调度,确实有助于战斗的胜利。然而,这些天赋不足以保证小沈阳的永恒地位,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之处。

  确保小沈阳地位的第一件事是他对乾隆皇帝的绝对忠诚。在乾隆皇帝的晚年,他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和谐的出现对乾隆晚年来说是一种安慰。小沈阳也为乾隆服务了君主。乾隆年老后,他仍然勤于政府事务,但毕竟,他的年龄并不宽容。


  乾隆批奏了很长一段时间,身体不舒服,小沈阳等着,总是能仔细体验,像仆人一样打乾隆的背。乾隆年纪大了,有时会咳痰,小沈阳注意到乾隆咳痰,会拿着痰盂等着。这种态度,根本不是朝廷大臣的态度,乾隆怎么能不信任这样的小沈阳呢?

  小沈阳善于为乾隆皇帝管理财务,但花皇帝最少的钱可以让皇帝非常高兴。小沈阳长期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内务府是负责皇家事务的机构,皇帝家族的一切费用都要经过内务府。内务府还通过做生意增加了皇室的收入。内务府总管大臣相当于皇帝家族的大管家。

  这位管家不容易成为一名管家。一方面,他应该满足皇帝的花钱。同时,他也应该为皇帝树立节俭的良好声誉。小沈阳在贫困中长大。他在财务管理方面很有经验。他性格善于计算。因此,大管家小沈阳相当称职。

  他想了很多办法来增加内务府的收入,比如鼓励地方官员向乾隆皇帝大肆贡献。这些来自地方官员的贡品,不可能是地方官员自己掏腰包,实际上是地方官员搜索的民间脂肪膏。此外,小沈阳在崇文门收税,巧立名也收了不少。但这些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乾隆皇帝晚年喜欢排场,花钱如流水,单靠这些很难满足乾隆的需要。小沈阳甚至想出了一个荒谬的“议罪银”制度,为皇帝收钱。

  议罪银是由“罚款”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历史上,对官员的违法行为一直有“罚款”作为惩罚,清朝也不例外。例如,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时,小沈阳参与制定的奖惩规定,连续五个字的编辑官员将被罚款一个月。然而,这些罚款收入是由支付工资的家庭部门收取的。收到后,直接上缴国库,不进入皇帝内务府。因此,乾隆皇帝本人无法直接受益。小沈阳倡导并亲自实施的“议罪银”制度是不同的。犯罪官员应当直接将钱交给内务府。交了议罪银的官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罪行从轻开始。

  这一政策一出台,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而小沈阳作为经办人,两面讨好。为了宽大处理,官员们交了议罪银后,往往会贿赂小沈阳。很多人被罚了很多钱,但他们很感激小沈阳。一些官员甚至主动要求罚款。据说有一次河南巡抚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朱批奏折上,吓得恐慌不已,便上奏自请罚银3.2万。乾隆皇帝都以为他是小题大做,最后让他交一万两罪银。

  议罪银提出的罪行是由乾隆皇帝决定的。事实上,小沈阳基本上有最终决定权。例如,如果他在奏折中写错了单词,他必须付钱。这导致许多官员主动支付议罪银以保护自己。例如,著名大臣毕远因“未能迅速找到要犯”而要求罚款2.2万元。

  通过议罪银制度,内务府府库中丰富了大量的银两。这一制度导致了许多问题。以钱代罪,使缴纳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无所畏惧,加剧了清朝官员的腐败;为了收回议罪银的费用,许多官员加大了对底层人民的搜查力度;以钱代罪,有罪不查,法律变得无用,加速了清朝的衰弱。但乾隆皇帝沉浸在议罪银带来的享受中,对这些弊端视而不见。

  为了处理议罪银,小沈阳专门设立了“秘书处”。根据秘书处的档案记载,短短13年,就有68起重大议罪银案件。其中,督察认罪并缴纳议罪银的37人,也就是说,作为封疆官员的全国督察不到三人中,有一人认罚议罪银,其他低级官员认罚较多。

  这些议罪银从12000到120000不等,最高可达382000英镑。如此大量的钱交给内务府实际上是一种贿赂,但官员们的贿赂对象已经成为皇帝。乾隆皇帝没有意识到,在他最讨厌的官方腐败中,议罪银一打开,他就成为了最高的贿赂犯。乾隆官场的整个上下效果如何?

  和沈阳基本上用巨额议罪银来享受乾隆皇帝。小沈阳完全摸清了乾隆皇帝晚年怕冷清热闹、怕寒酸排场、怕孤独虚荣的心理。他多次陪同乾隆皇帝南游江南,出游热河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北巡祭祖、东巡祭泰山、孔庙等。,并鼓励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工程,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在小沈阳的管理下,他没有花国库。

  小沈阳的敛财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乾隆皇帝一生都在江南南巡六次,在南巡的路上,不仅排场很大,还要修建大量的宫殿,这些都要花很多钱。为了接待皇帝,地方官员也做好了全心全意的准备。小沈阳一直鼓励乾隆皇帝喜欢去江南旅游。他命令全国各地的官员和商人捐赠银器,为皇帝建造宫殿和码头。虽然这让乾隆皇帝很高兴,也没有花国库的银器,但民间人民却不堪其扰。然而,像小沈阳这样只想为乾隆皇帝服务的人,怎么会想到民间疾苦呢?

  小沈阳取悦乾隆皇帝的才华,在他为乾隆皇帝准备的两次千老宴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千年宴原本是康熙皇帝的发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60大寿,在昌春园举行了第一次千年宴会。65岁以上的1000多名老人与康熙皇帝共享宴会,盛况前所未有。后来康熙皇帝亲政60年,又举办了一次千老宴。乾隆五十年1785年时,小沈阳鼓励75岁的乾隆皇帝模仿祖父,举办千年宴会。乾隆皇帝小时候经历过康熙61年(1712)的千老宴。几十年过去了,他仍然印象深刻。因此,他欣赏小沈阳的建议,命令小沈阳举办盛宴。

  从全国各地邀请了3900多名老人参加这次千年宴会。从顺治元年(1644)到乾隆50年(1785),恰好是清朝定鼎141年,所以小沈阳还特意在全国找到了一位141岁的顺治元年出生的老人。此外,为了怕菜变凉,小沈阳特意把宴会改成了火锅宴。一等宴会上有一个银火锅和一个锡火锅,二等宴会上有两个铜火锅。热气腾腾,老人们品尝美味佳肴,宴会气氛在礼乐声中十分活跃。

  小沈阳看到乾隆皇帝已经很开心了,就对乾隆皇帝说:“皇帝,这次千老宴,真是千古繁荣。390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是141岁。”

  乾隆听了之后更开心了,“那是顺治元年出生的瑞拉,真是难得,快让我看看。”

  这位141岁的老人精力充沛,鹤发童颜。他来到乾隆皇帝面前,磕头后会说吉祥话。乾隆皇帝非常高兴。“老人出生在我们清朝入关的那一年。今年登基50年,来参加这千个老人的宴会真是天赐机会。”

  小沈阳满脸笑容,“皇帝,这是吉祥之兆,是天佑我大清江山啊。”

  老人还不断地说:“臣能活到这个太平盛世,是托皇帝的洪福齐天啊,皇帝的寿命和天齐,一定会长寿。”

  乾隆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声对大臣们说:“今天,小沈阳邀请了一位141岁的老人,正好是我大清定鼎的数字。这是天降的吉祥。我心里很开心,想到了一个对子,和爱卿对联很开心。我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加上三七岁’。我会奖励任何爱卿对手。”

  小沈阳恭维道:“万岁爷这个上联好,两个甲子是120年,加上3721年,就是141年啊,太棒了。”

  乾隆非常自豪地说:“和爱卿,你这次大有功,你对一个下联?”

  小沈阳虽然诗书不错,但急切之下也想不起来了,只好说:“皇帝才学渊博,又内藏玄机,奴才一时想不出下联。”

  乾隆皇帝笑着点名纪晓岚,说:“纪昀,你来对吧。”

  纪晓岚想了一会儿,说:“臣对的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皇帝更高兴了。“两个古稀是140岁,加一年正好是141岁。纪昀,你我君臣绝对是。你是清朝的第一才子,名副其实。我想奖励你。”

  纪晓岚得到了奖励,小沈阳得到了更多。通过主持这次宴会,小沈阳更是乾隆皇帝眼中的能臣。乾隆对他的宠爱远远超过了对其他臣子甚至自己的儿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把禅位给了儿子嘉庆皇帝,在嘉庆刚登基的第三天,和沈阳再次为乾隆举行了千老宴。宴会结束后,参加宴会的老人们立即写诗,这是中国古代君臣宴会的传统。这一次,千年宴会上有3497首诗。

  为了准备这些事情,小沈阳基本上没有使用国库的银,都是从内务府开支的,所以朝廷臣工什么也说不出来。毕竟,内务府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小沈阳煞费苦心地让乾隆皇帝高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