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神童:科举制度的创立者们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这些早慧儿童,唐朝建立了科举儿童科,但出现了许多曲折,导致最终没有发展。以下有趣的历史小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仍然有专门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立的儿童科。这是汉魏时期的传统,即12岁以下的早期回族儿童,至少可以背诵儒家经典,可以由县推荐给中央政府,通过面试,授予儿童郎,是“儿童后备干部”。

  汉顺帝时尚书命令左雄建议将查举孝廉的年龄限制确定在40以上。事实上,左雄也同意梯队干部的培养方法。当时有“汝南谢康,河南赵健,年初十二,各能通经”,这是他自己崇拜的童子郎。此外,《三国志》卷15:司马朗12岁时试过男孩郎,监考官看到他“身体健康”,怀疑他的实际年龄已经超标,于是严加盘问。司马朗愤怒地说:“我生来就有这么大的人。虽然我很年轻,但我并不羡慕高级官员的氛围,为了早点成功而损害了我的年龄。这不是我的抱负!“孩子们背诵一部儒家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但因为一旦通过,这是进入官员的捷径。因此,有很多人在考场里冒充年轻人的童子军,也就是司马朗所说的“为了早成”。此外,当时还没有骨龄检测的技术手段,监考官什么的都可以买到。

  唐代举童子的条件比前人严格,年龄限制在10岁以下,必须由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长官推荐。武则天时,裴耀卿8岁,试过毛诗、《尚书》、《论语》和第。还有一个王丘,11岁通过童子举及第,别人念经,但他要求自己写作,所以名声很大。

  获得当官资格后,孩子要等多久才能授官?我们还以裴耀卿、王丘为例:裴耀卿8岁及第,“弱冠拜秘书正字”,20多岁才授职。在“弱冠,又应制举”之后,王丘被授予奉礼郎。但是,与30岁取得做官资格的人相比,40岁才能上任的平均水平应该说大大提前了,所以“希望成为官员”的父母都想钻这条捷径,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当他到达唐德宗时,礼部侍郎杨婉要求废除这条“侥幸之路”。未来的停止和复苏是不确定的,这表明它有很多争议,这可能与今天的“奥数”是否应该举行相当。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