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儿童节是怎样过的呢?

宋朝时期的孩子们并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有专门的儿童节,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常常通过参加传统的游戏和活动来度过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例如,他们会在春天的时候放风筝,追逐彩蝶,或是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体验到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尽管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这些孩子们在这样的庆祝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氛围。

  “六一”儿童节刚过去不久!但最幸福的应该是节日的“主人”孩子们,应该收到很多礼物!

  虽然“六一国际儿童节”直到1949年才正式成立,但你知道中国孩子早在1000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儿童节”吗?

  “宋代儿童节”

  前阵子描写宋仁宗时期生活的《清平乐》热映,吹了一阵“宋风”。说到这个宋朝,真的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审美的巅峰。经济发达,文风繁荣,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狂欢节“节日”。

  宋代金莹之在《醉翁谈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是日本(乞巧节)多博泥儿童,端正细腻,京语叫“摩喉罗”。小大不一,价格也不便宜。或者用男女衣服装饰,和奢侈者有关,南方人认为是巧儿。”

  是的,宋代孩子狂欢的日子是七夕!七夕在现代被视为“情人节”。事实上,在古代,七夕是姐妹和女朋友的“乞讨巧合”聚会,孩子们让父母“买买”的日子——七夕也被称为“儿童节”。这一天堪称宋代“玩具总动员”的日子,各种新奇有趣的玩具将在这一天上市。

  就像上面提到的“摩喉罗”(也有“摩侯罗”和“磨饮乐”的名字),是一种泥娃娃。据说这种小泥人原本是供奉牛郎织女的,后来演变成了孩子们手里的玩具。

  《西湖复杂胜录》中有一句话:“(七夕,杭州)御街卖‘摩侯罗’,有干红背心和绿纱裙。还有背戴帽子的人。”看来这几千年前的泥娃娃还是挺生动的。

  一个时代的文明和经济发展往往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细节上。俗话说,小见大,见微知。

  虽然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远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玩具——比如陶虎、陶羊、陶龟、陶鱼等。在二里岗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在东汉,儿童玩具有更多的类别——“或制作泥车、瓦狗、骑马、提倡安排、戏弄儿童工具、巧妙欺诈”(东汉王符《潜夫论·浮华》),但玩具作为一种普通商品出现在宋代。

  宋代玩具种类繁多,玩具市场成熟。《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都有很多记录。更重要的是,宋代人对儿童玩具的理解显然比汉代更进一步。宋代人不再认为这是一种“无用有害”的玩具,而是将其视为日常家居用品。这无疑是世界上大多数孩子的福音——他们终于可以要求买玩具了!

  宋代文风繁荣,文学作家众多,绘画大师层出不穷。画家制作的“婴儿戏图”和“货郎图”可以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宋代儿童玩具。

  婴儿游戏图是一种中国人物画,即儿童游戏中的绘画,也被称为“婴儿游戏图”,是一种中国人物画,主要目的是表达孩子般的天真,丰富的画面,有趣的形式,宋代是婴儿游戏图的黄金时期。

  在《货郎图》中,货郎可能在进入画家视野之前就被孩子们的光芒污染了。这个货郎是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小商贩,他们扛着担子,装着针线脑日用品,摇着拨浪鼓走在街上。

  宋代以前的画中几乎没有货郎。在宋代,货郎行业高度发达,孩子们看到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在货郎的负担里,他们的心是好的!

  一千年前,孩子们在玩具店前走不动了——看宋代李松画的《市担婴戏》。我觉得一个孩子很快就会爬上货郎的玩具山

  我们也可以从画中仔细区分宋代玩具制造商的商业类别——“可识别的人有以下几种:鸟、鸟笼、拨浪鼓、小竹篮、香包、不倒翁、泥人、小炉灶、小壶、小罐、小瓶、小碗、六角风车、野鸡羽毛、小鼓、纸旗、小花篮、小栅栏、竹笛、竹笛、铃铛、八卦盘、六环刀、竹蛇、面具、小灯笼、鸟形风筝、真的有很多!

  宋代画家画《婴戏图》, 李嵩和 苏汉臣是最有名的两位。

  李松年轻时是木匠,后来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他也走上了专业画家的道路。他擅长反映人们生活的习俗,尤其是儿童绘画。

  李松画的最著名的画是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骷髅幻想》,展示了宋代的木偶表演(有些人说背后隐藏着难以理解的深刻含义),但仅从图片上看,宋朝的孩子们真的很勇敢。

  在李松的《观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精致的小象玩具,供孩子们玩耍。照片右上角的孩子们拿着灯笼,这是元宵节最受欢迎的儿童玩具。照片中有一盏兔子灯,一盏瓜形灯,旁边桌子上有一盏马灯。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商业发达。南宋时期,杭州玩具市场的繁荣并不多。《武林旧事》、《梦梁录》、《西湖繁胜录》中记载了大量玩具——

  “选官图、檐前乐、粘竿、风旗、丝绸儿童、符袋儿童、弹弓、箭羽、鸽铃、风筝、象棋、竹猫、珍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吹糖、糕粉儿童鸟兽、生花、黄胖儿、麻婆子、桥儿、棍子、影戏线索、傀儡儿、杖头傀儡、宜男竹作、锡小宴、杂彩旗、单皮鼓、大小采莲船、番鼓、大扁鼓、道扇

  玩到底有多高?那就看上面提到的另一个“婴戏”大家苏汉臣了。

  苏汉臣生活在两宋之交。他在北宋末年在内廷画院工作。北宋灭亡后,他进入南宋内廷画院,是一位资深画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人物画,尤其是儿童题材。

  据说苏汉臣画的《五瑞图》是宋代五个戴着面具的“熊海子”模仿诺戏(除夕常见,东坡有诗云:“爆竹惊邻鬼,驱逐诺逐儿”)的场景。图中四个“捉鬼大师”正在抓一个“小鬼”,这叫热闹非凡。

  苏汉臣的另一幅作品《秋庭戏婴儿图》展示了两个孩子在秋天的院子里玩耍,清晰地展示了宋代孩子们的玩物——小妹弟躺在码头上玩“推枣磨”。在另一个码头旁边,有人马轮、八宝纸格、龟甲板、小陀螺、红宝塔和棋盒。地上还散落着一对小蟋蟀。

  山亭儿:泥制风景建筑等小玩具的总称;黄胖:泥娃娃;鸭卵、鸡雏:泥制小鸡小鸭;打娇惜:古代儿童玩陀螺

  琉璃壶养小鱼: “映光鱼隐见”(宋,范成大),“琉璃壶瓶储水养鱼,以灯映之”。

  另一幅传说中的《婴儿戏》也是苏汉臣写的。图片下面的两个孩子在玩“珍惜”(玩陀螺),床上的三个孩子在看瓶子里的小鱼..

  结语

  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连儿童玩具都前所未有,制作精良。宋人善于创造财富,享受生活,对无知的孩子来说,也可以拥有这个耀眼的玩具世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