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简介:探秘明代留园的历史传承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两宋繁荣,明清繁荣。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国内私人园林建于前6世纪。清末,城内外有170多处园林,现存50多处。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公园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当时人们称之为“东园”。当时东园“宏伟的宣传,前楼后厅都可以醉客”。瑞云峰“燕巧甲在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堆砌的石屏,精致的“如山水横披画”。今天中间池和池西假山下面的黄石叠石似乎是当年的遗物。

  徐泰时去世后,“东园”逐渐废弃。清朝乾隆59年(公元1794年),公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重建。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因为白皮松、梧竹多种植,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刘恕喜欢著名的书法绘画。他在花园的走廊墙上嵌入了自己的文章和古代法帖勒石。后代园主大多继承了这种风格,逐渐形成了今天留在花园里的“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在花园治理过程中,他搜寻了12座山峰,并写了许多文章,记住了石头的经过,表达了他对石头的感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制了《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长门外遭遇战争,街道和小巷被摧毁,但寒冷的碧庄幸存下来。同治12年(公元1873年),园区为常州盛康(徐人)购买、修缮、建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竣工。当时园区内“嘉树荣而佳慧茁壮成长,奇石明显清澈流通,凉台玉亭、亭台楼阁、高高低低”(余悦作《留园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