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魏不先对蜀汉下手:探讨三国时期蜀汉势力的虚弱和曹魏的策略选择

三国时期,蜀汉势力相较于曹魏和东吴,显得较为薄弱。然而,曹魏却并未采取先对蜀汉下手的战略,这引发了人们的疑惑。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曹魏认识到蜀汉地势险要、人杰地灵,攻打蜀汉将面临艰难的地理和战略挑战。此外,曹魏与东吴之间的关系紧张,可能也成为曹魏不进攻蜀汉的因素之一。无论原因如何,这个战略选择对于整个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有趣的历史小边给你带来了蜀国在三国中最弱的,其次是江东吴国。为什么魏国不先打蜀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随有趣的历史小边来看看。

  曹操统一北方后,随后准备摧毁吴国,发动了208年、213年、217年三次吴战争,每次都很大,208年是赤壁战争,213年发动了第一次战争,217年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曹丕上台后,共有三次亲征吴,分别是222年、224年和225年,非亲征战争至少爆发了两次。曹丕晚年,曹睿早年,在吴魏爆发的石亭之战中,魏国遭遇惨败,24年内未发生大规模攻吴战争。孙权去世后,魏国发动了东兴之战,此战后魏国再次惨败。东兴战争结束后,魏国转向攻打蜀国,然后一战灭蜀。

  然而,当魏国总是与吴国作战时,蜀国却致力于与魏国作战。自诸葛亮以来,蜀国一直在北伐,近20次进攻魏国。

  在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其次是吴国,最强的是魏国。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魏国应该先攻打蜀国,摧毁蜀国,然后攻打吴国,或者按照攻打挑衅者的原则,也应该先攻打挑衅性的蜀国。然而,几代魏国人一心一意地攻打吴国,采取了先吴后蜀的战略。那么为什么魏国不先攻打蜀国呢?

  蜀国疯狂备战,就像一颗“铜豌豆”,打蜀国容易塌牙

  与吴魏不同,蜀国的扩军备战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倾向于军队,现在真相可以通过蜀国的人口和货币来窥见。

  据史书记载,刘备称帝时,蜀国有20万户和90万户,蜀国灭亡时有28万户和108.2万户,其中平民94万,甲级士兵10.2万,官员4万。蜀国总兵力占总人口的10%。据估计,除了血腥的战国时期,没有一个时代的“兵民比”超过蜀国。

  进攻成都后,为了筹集军费,刘备发行了“直百五铢”,重量只有6.4克左右(是蜀五铢的三倍)、直径约25毫米,但货币价值是5泰铢的100倍,相当于转手套利的30或40倍。后来,蜀国发行了“15泰铢”,疯狂地掠夺人民财富,积累财富,为整个军队做准备。

  因此,蜀国疯狂地准备战争,让它像一颗“铜豌豆”,吃无味,吃崩溃的牙齿,最好不要玩。大概,魏国认为蜀国很难持续很长时间,或者希望让蜀国崩溃。

  蜀山高水远,道路险峻,交通条件不便

  所谓“蜀道难,难上青天”,几百年后的李白,还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更不用说三国时代了。

  三国中,魏占北方,东吴占南方,蜀占荆蜀(后来失荆州)。真正容易守卫和攻击的是蜀。特别重要的是,法正认为,获得汉中“可以倾覆敌人,尊重皇室,可以侵蚀雍、凉爽,拓宽领土,可以坚持关键,为持久计划”,建议刘备攻击汉中,给蜀国防线一个超级补丁。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夺取了汉中,在地理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在汉中,魏国除了交通问题外,还面临着一个难题,即由于汉末董卓动乱,古都长安周边荒芜,难以支持魏国以关中为基地攻打蜀国。

  在荆州方向,襄樊之战前,蜀国占领荆州部分地区时,即使魏国夺取荆州,也很难威胁到蜀国的核心地区。

  如果老大魏国攻打老三蜀国,陷入僵持战,老二东吴会怎么样?

  蜀国地小人少,国力离魏国太远。对于庞大的魏国来说,蜀国不足为患。与此同时,荆州被东吴夺走后,只剩下益州了。如果你想北伐中原,几乎只能一路走出汉中。最快的办法就是攻打关中长安,很难在短时间内威胁到魏国的核心区域。换句话说,蜀国潜力不大,对魏国实质性威胁不大。

  因此,鉴于蜀国的军国主义,占据了防守的地理位置,魏国可以慢慢地想到蜀国,而不是优先级。

  然而,吴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巨大,对魏国的威胁自然更大。与此同时,在地理环境下,吴国更接近魏国的核心区域。因此,魏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对吴国的压制,更不用说与蜀国的斗争了,让吴国坐在山上看老虎,有机会休息。

  简而言之,一旦魏国先与蜀国作战,即使他能摧毁蜀国,估计他自己的损失也会很大,所以魏武的力量可能会接近或逆转,这无疑超过了魏国的损失。因此,魏国只能防守蜀国的进攻,并主动抑制或攻击吴国。

  魏国一直攻打吴国的原因可能与赤壁之战有关

  赤壁之战中,曹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一世英名一旦丧失,所以曹操难免会有挽回面子的考虑。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曹操军中出现了大规模瘟疫,导致许多士兵死亡,因此人们感到恐慌和分心,没有战斗力。这时,孙权烧毁了船上的粮食和草,达到了“士卒饥饿,大部分死者”的地步。因此,曹操对赤壁战役的惨败非常不服气。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最后两次征服吴。

  曹丕继位后,三次亲征东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孙权突然自力更生,成为皇帝(之前曾向魏国屈服),战略上需要压制东吴。此外,它还与“完成先帝未竟之业”有关。如果曹丕赢得了东吴,甚至摧毁了东吴,他的地位无疑会更加稳定。

  至于石亭之战和东兴之战,客观来说,投机性很强,不是事先准备好的伐吴之战。石亭之战的原因是东吴鄱阳太守周鲷以降魏欺骗曹休,于是曹休率领10万军队迎接周鲷,引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东兴之战的原因是孙权去世,10岁的孙梁刚刚继位。魏国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因此,魏国战略准备的伐吴战争与赤壁战争有关,有一些羞辱曹操的目的。

  半个世纪以来,魏国攻打东吴时一败再败,所以意识到伐吴难度很大,于是转向了早已筋疲力尽的蜀国。

  自刘备以来,蜀国一直在军国主义,姜维11次北伐已经透支了国力。262年,廖华评论姜维时说:“如果军队不收敛,他会自食其果,说伯约(姜维)。智谋不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弱,但军队不满意,那么我们怎么能生存呢?廖华能看到的问题,阴险狡诈的司马昭等魏国群臣怎么能看不到,果然,第二年魏国一战灭蜀。

  蜀国灭亡后,东吴独木难支,但由于半个世纪的伐吴失败,魏晋群臣越来越谨慎,最终在准备好后一举摧毁了吴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