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的出类拔萃之处何在?他有哪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时期(196-220年)七位作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宇、英宇、刘震。这七个人一般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以外的文学成就,因此“七子”的说法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王灿。我们来看看!

  王灿(177-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县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镇)人。东汉末年的作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龚曾孙,司空王畅的孙子,父亲是王谦。

  为著名学者蔡勇所欣赏的才名很少。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在荆州住了十几年,有志不伸,心情郁郁寡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聪举州投降,王灿也归曹操,深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成立,王灿任侍。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灿随曹操南征孙权,在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灿善是文,他的诗被赋予了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在《英雄记》中,在《三国志》中,王灿写了近60篇诗、赋、论、议。 ,《隋书经籍志》录有11卷文集。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王灿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王龚,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人。两人都曾三公。王灿的父亲王谦,曾任将军何进的长史。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长安,王灿也随之前往。当时著名学者、左中郎蔡勇一见到王灿,就觉得自己是个奇才。当时,蔡勇的才华举世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尊敬。蔡勇的房子经常是车马填巷,他的客厅经常坐满客人。有一天,蔡勇听说王灿在门外求见,便赶紧出来迎接,连鞋子都穿不上。王灿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矮小,满屋的人都很惊讶。蔡勇说:“这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灿。他真是个奇才,这让我感到羞愧。我家收集的所有书籍和文章都应该给他。”

  怀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17岁的王灿被司徒征辟,并被称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混乱,王灿没有上任。 不久,他去荆州投靠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看到他身材不好,身体虚弱,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的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 为了宣传这次旅行,王灿写了一篇题为《三辅论》的文章,以示师而闻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看到了它。乃赫尔很生气,上下战争去暴举顺。”宣布用兵是为了“暴举顺”。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战争后两年,袁绍病逝,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相撞。为了说服和平,刘彪让王灿起草了《为刘荆州劝袁谭书》和《为刘荆州和袁尚书》。书中劝说袁氏兄弟不要作战,要联合御侮,既懂得理性,又动之以情,很有文采。张溥在《王侍集题词》中评论了两篇文章“纵横”。

  归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王灿力劝刘表的儿子刘聪归属曹操。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赐王灿爵关内侯。有一次,曹操在汉水边设宴招待百官。王灿给曹操敬酒说:“如今,袁绍在河北崛起,依靠众多士兵和将军,致力于夺取世界。然而,虽然他珍惜人才,但他不能重复使用,所以那些陌生人终于离开了他。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能模仿周文王。来荆州避难的贤者都是国内的帅哥,但刘表不善于任命他们。结果,当国家陷入危机时,没有人帮助他。明公你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之初就忙着整顿冀州的军队,收录当地的英雄各尽其用,所以可以称霸天下。等到江汉平定下来,招募这一带的人才各居其位,让世界回归心灵,看风归附,文武兼备,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君才能做到的! 后来,王灿被调任军谋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成立后,王灿与和谐、卫觊、杜袭一起被任命为侍中,王灿因博学多识,总能做到对答如流。当时旧礼仪制度已经耗尽,需要重新制定。王灿和卫觊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 据《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而王灿认得旧佩,才重新作之。玉佩在西晋时期,都受王灿的影响。

  在曹操幕府,王灿不仅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与曹丕、曹植关系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和曹植非常尊重王灿,他们经常有诗和诗。

  据《典略》记载;王灿才华横溢,擅应机辩论。当时,钟友、王朗等人虽然都在魏王国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灿随曹操南征孙权。

  驴鸣悼亡

  春正月24日,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2月17日),41岁的王灿在返回叶城的路上去世。 曹丕当时还是个世子,亲率众文士为他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灿的眷恋,曹丕对王灿的朋友们说:“仲宣平日最喜欢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送他去吧!于是,一片驴鸣声响起。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葬礼结束后,曹植又作了《王仲宣》,可见曹丕、曹植两人与王灿的友谊真的很不寻常。

  主要成就

  文学

  在文学上,王灿与孔融、徐干、陈琳、阮宇、英宇、刘震并称“建安七子”。王灿不仅是七子之一,也是其中之一。他和曹植一起被称为“曹王”。梁朝文学评论家刘谢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赞王灿为“七子之冠”。与此同时,由于王灿的特殊经验和贡献,他也成为中国古代幕府的领导者。

  王灿赋今存20多篇,篇幅短小,多为骚体。最受欢迎的是荆州客居时期的登楼赋。它摒弃了汉赋张扬厉的传统写法,用简洁明快的句子担心世界,怀念故乡,热烈希望和平繁荣的到来;我也对自己的坎坷经历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这部作品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王灿散文以他为刘表拟的《为刘荆州劝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相比较成功。

  王灿在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争,或写下他流落荆州时的羁旅情怀和雄心壮志的感慨,如《七哀诗》;回到曹操身边后,他主要感受到了与曹操作战的感觉。这些诗再现了汉末战争的荒凉和破坏,也赞扬了曹操的智慧和力量,也表达了他追随曹操的意愿。

  与他的仕途经历一致,王灿的文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限是建安十三年对曹操的归属。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经历过战争灾难,长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抱负。他担心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与他的才华和愤怒纠缠在一起,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种悲伤和愤怒的情感吸引力。

  后来在曹操的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广大地区统一形势的鼓舞,另一方面也因为担任重要官职而激发了做出贡献的信心,所以他的创作基调变成了激动人心。比如写在曹操西征关右、东征孙权的五首《从军诗》中,就热烈赞扬了曹军的征伐,也表达了作者在军事征战中做出贡献的激情。

  藏书

  王灿的藏书主要来自蔡勇的礼物。据说他来拜访蔡勇,蔡勇“倒台”,说“我的书和文章,应该给予”。蔡勇死后,他履行了诺言,给了王灿6000多卷藏书。当他老的时候,他的书已经达到了1万卷。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