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五次大战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

  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宋代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佐”,建国称“大夏”,历史称“西夏”。宋仁宗明道两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浩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但宋代大部分官员主张立即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6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宋夏三年战争全面爆发。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规模战役发生在北宋和西夏之间,都以宋军的失败告终。虽然西夏屡胜,但掠夺的收获却抵挡不住战争的消耗。与之前按照和约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物资相比,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浩喜出望外,四处战斗,国库空无一人,民间贸易中断,西夏货币上涨,人民非常困难,到处抱怨,西夏与辽国发生冲突等主观原因,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授礼法延续了五年(1042年)6月,元浩派西夏皇室李文贵到宋朝首都东京和解,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和解,并将谈判全权交给太师庞籍。双方从第二年开始正式谈判。双方从第二年开始正式谈判。(宋夏第一次战争是元昊称帝造成的,宋朝直到灭亡才向西夏称臣)

  第二次战争后来,治平第一年(1064年),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一宗李谅佐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后逐渐守势。宋神宗和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

  熙河之战第三次战争

  王韶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败夏军,占领西夏2000多里土地。元丰五年(1082年)9月,在永乐城之战中,徐禧、禹延道总管种谔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你没看错,是灭夏战争)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逼近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灭夏。西夏梁派遣统军叶悖麻、巴勒埋等。,并带领六监军司兵30万进攻永乐城。徐禧不听下属高永恒攻击敌人的正确策略,而是以1万名士兵在城下阵列。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城。夏军围着永乐城,切断了流经城市的水源;沈括、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种谔没有得救,因为他怨恨徐禧。夏军终于破永乐城,徐禧等人死亡,宋军20多万士卒役夫死亡。

  平夏城战争第四次战争

  绍圣三年(1096年),宋军征服了西夏洪州、盐州、禹州、平夏城、会州、青唐等地,西夏国势日衰,不得不遣使向宋朝求和。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冬季10月,西夏小梁太后和夏崇宗李乾顺亲自率领军队,号称50万军队进攻宋延路,但各州县守卫完好,夏军不得不进攻金明寨,将精骑留在龙安寨附近。夏崇宗的母子亲临前阵,挑起战鼓。西夏军士气高涨,洪水般涌入金明寨。守将皇城使张舆和2500名宋军几乎被屠杀。只有五个人不得不脱下它,并缴获了大量物资。西夏胜后向宋国表示:「朝廷对我刻薄,本来要攻打福延,但因为我恭顺,所以只取金明,没有失臣节。」。 宋哲宗听说夏人入侵,对此泰然:「五十万人深入五境,最多只有十天,占领一两个寨子。」后来战事竟如宋哲宗所料。 后来,知渭州张建议对西夏进行经济制裁和碉堡作战。为了实践这一战术,他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修建了两个城市,并被命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 随后,宋军在第二年进行了军事报复,征服了西夏洪州、禹州、惠州、青唐等地。环庆钱辖张存曾占领盐州,但在回师的路上,他被西夏军追击纵火,四面攻击。宋军樊官承制赵宗锐等人被杀,盐州得而复失,但西夏也因宋军之前的报复而受了重伤。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