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感动人心的爱国精神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即将实现统一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善于治乱,善于辞令,因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青睐,位为左徒、三鹿大夫。为了实现楚国的统一事业,屈原积极协助怀王在内部变法图强,坚决主张与外界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然而,屈原在内政和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和其他人的嫉妒,屈原后来被小规模诬陷,疏远了楚怀王。他被流放到江南,在元、湘二水之间辗转反侧。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营都,屈原悲愤不已,随后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屈原的崇高品德和情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题目:“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由于战功累累,岳飞应募参军,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送给他。又叫他到宿舍,对他说:“中兴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琦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迅速增援,并在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委卿,我不远。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带领轻装骑兵驻扎在盐城,兵锋十足。但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连发12条金牌班师诏书,命令岳飞退役。39岁时,岳飞因“莫须有”罪毒死临安风波亭。

  分析:“国家有困难,每个人都有责任。”岳飞的忠诚故事激励了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每当外部侮辱现在,人们总是以岳飞为例,坚决抵制。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为宋孝宗写过《芹菜十论》。前三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最后七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如如何丰富南宋的国家实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但宋金刚刚决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不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宋庆龄的执着

  自1913年以来,宋庆龄一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寻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近70年的漫长岁月、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不移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因此,宋庆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情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努力工作70年吗?

  话题:“忠诚”、“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16岁时,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校,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让他很感动。张伯苓亲眼看到,1899年英国强租中国威海卫军港,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下降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准备学校。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开办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了一所学校,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振兴中国的人才。他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主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目标”

  于右任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一首诗《望大陆》:“埋我在山上,望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看不见,永远不会忘记。埋我在山上,看着我的大陆;大陆看不见,只能哭。天空苍苍,野生茫茫;在山上,国有战争!”这首诗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中国儿童永恒的愿望。右边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是因为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怀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中国问题。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李宗仁打破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声明:“我们希望跟随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爱国主义和反帝国事业做出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省的国民党人,敬畏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于成为世界第一的精神和民族正义,将永远激励那些为统一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人。

  话题:“心中的丰碑”和“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出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告别晚会。肖邦充满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送来的银杯,说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前往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了西欧人对当时正在受苦的波兰人的同情和理解。然而,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他病得很重。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前告诉从华沙来的妹妹,波兰反动政府不允许将他的尸体运回华沙,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带回来。

  根据他的遗愿,肖邦的心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经养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里。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不可能。对祖国的怀念是每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话题”

  华罗庚决心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有些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慷慨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他立即决定回家。当他经过香港时,他给美国学生发了一封公开信,热情地呼吁他们:“我们应该为国家和国家回去!”

  分析:“财富不能淫”,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都不能阻止爱国者回归祖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