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的起义对后世有何影响?

张献忠的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次,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起义不仅是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一次重要事件,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农民起义成功篇章之一。张献忠的起义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探究张献忠的起义对后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农民起义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率领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领导人,以能谋善战的八王而闻名。

  张献忠在崇祯六年(1633年)第一次入川,攻克了魁外、大宁、大昌、新宁、通江、巴州、保宁、广元等州县。崇祯七年(1634年),再次入川,拥兵10万人,再次克服贵州、大宁、大昌、巫山、巴州。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荥阳会议,议决进取,献忠、高迎祥共攻东方。崇祯九年(1636年)秋,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因闯将被推为闯王,但此时他的势力还小,起义军中张献忠的势力最强,实际上成了支撑局面的主力。不久,张献忠和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十年(1637年),张献忠三次入川围攻成都,遭到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攻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动摇。第二年正月,张献忠率领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由朝廷招安授予副将军。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

  中期

  崇祯十一、二年间,在明军的围攻下,许多起义军陆续投降明朝,张献忠也在湖广谷城(今河北)伪降熊文灿;李自成在四川北部梓潼打败仗,退入陕南商洛山,导致起义军斗争沉默。张献忠被招募,既没有按原安排遣散义军,也没有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

  崇祯十二年(1639年)5月,张献忠对政府腐败官僚无休止的贿赂、敲诈、刁难、不信任感到不满。此外,受李自成的影响,起义军再次活跃起来。 再起义于谷城。。明政府急派大学士杨嗣昌督师襄阳,统兵十万,大举围剿张献忠。通过鄂西、陕东第四次入川,张献忠奋力突破包围,杨嗣昌也带领人川追击。张献忠采用“避实捣虚”、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7月到14年正月,“走向敌人”的战略不断带领军队疾走。半年内,他们转战达州、沪州、广元等地,几乎走遍全川,行程五六千里,使明军疲惫不堪,无法赶上,仅此而已。明军精锐聚集在四川时,张献忠急忙从四川开县东下,进入湖广,昼夜疾驰。行军1000多英里只用了8天时间,突然出现在襄阳城下,一举破城,杀死了襄王朱义铭和贵阳王朱常法,并于14年2月进入广州。杨嗣昌怒不可遏,自吊在军中。今年正月,李自成也乘势进入河南,攻破洛阳。此后,农民军形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主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作战,并取得了节节胜利。明督师杨嗣昌怕罪自杀。

  张献忠自攻襄阳后,经过几次挫折,北进河南,被明军打败,前往李自成;但两人不能合作,东到安徽,恢复力量,然后向西前进,再次进入湖广。崇祯十六年五月(1643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武昌(今属武汉),将楚王投入江中,平息了人民的愤怒。在武昌,张献忠被称为西王。随后,分兵多路攻击湖广、江西,屡战胜利。明廷命总兵左良玉率领安庆(今安徽)西进攻张献忠部20万,7月占武昌,8月破岳州(今湖南岳阳)、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张献忠得知明军即将到来,为了建立基地,寻求发展,决定采取行动,带领军队第五次进入四川。

  至于张献忠屠杀四川人的具体行为,历史书中包含了一万个漏洞。即便如此,翻书还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肝胆破裂。让我只拿几个奇怪的杀人行为,看看这个“农民革命领袖”的杀人心理和方式,或者一窥全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团队的性质。

  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除了手起刀落大砍大劈的一般杀法外,还为不同的对象创造了几种杀法。一直以来,兵战匪乱,人民老幼妇孺,最是遭祸酷烈。张献忠的军队每陷一方,除了俘虏少数年轻女子作为营妓外,其余的都怕累及军心,全部被杀。后期兵败溃退,粮草匮乏,杀妇女腌制后充军粮。如遇孕妇,剖腹检查其男女。把它扔到怀里的婴儿身上,用刀尖接过,看着它的手脚飞舞,取乐。这叫“雪鳅”。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则有数百人,用柴薪点火围成一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趣。这个名字叫“贯戏”。

  后期

  每次张献忠攻占一个城市,被掠夺的妇女必须由他首先挑选出几个美丽的轮流伴宿。这些美女上身穿着艳装,下身赤裸,什么都不穿。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张献忠淫兴高采烈,立刻命令这些美女横倒在地,进行奸污。当他厌倦了玩耍时,他会把它们洗干净,杀死它们,蒸或煮。有时候他等不及这些美女煮熟了,就用血咀嚼。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天,张献忠被困在广济、奇州、奇水等地。当他进入黄州时,人们逃走了,于是他驱赶妇女铲城,然后杀死了城里所有的妇女,填补了沟壑。张献忠的军队从鹦鹉洲进入道士,沿路漂浮的尸体覆盖着河流。水面上的人有几英寸厚的脂肪,水里的鱼和乌龟不能再吃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张献忠率领40万马步水军从荆州(今湖北荆沙)追溯河流,连败秦良玉部,沿途有13名关口守军和前往援助的明女总兵,征服四川省贵州省(今奉节)、万县,直达涪州(今涪陵)。明守将赵荣贵不战而逃,参将曾英率众一战即溃,南逃受伤,农民军乘势加速进攻重庆,6月抵达重庆东门铜锣峡。为了保护重庆,四川原巡抚陈士奇派遣重兵东掐铜锣峡,西守浮图关。张献忠还采取了东击西的战术,以船师为攻击铜锣峡,自带骑在铜锣峡口南岸的大兴场登陆;从小路西进,绕过重庆城疾驰约70公里,打破江津县,夺取船只;让一些骑兵渡过北岸,沿着陆路奔向重庆西南陆门户浮图关;自带船队从江津县沿着河流下降,在重庆和浮图关之间的菜园坝登陆,直接插入两个十字路口,迫使腹背受敌的浮图关明军仓促撤回城市,农民起义军乘势夺取浮图关,卡住了明军的陆上退路。驻扎在铜锣峡的明军闻大西军已出现在重庆城下,迅速渡散,农民起义军主力立即过峡,合围重庆。驻扎在铜锣峡的明军闻大西军已经出现在重庆城下,迅速渡散。农民起义军的主力军立即过峡,包围了重庆。经过六天的激战,农民起义军于6月22日炸毁了通往远门角的城墙,占领了重庆。张献态下令杀死驻扎在重庆的明瑞王朱常浩和四川巡抚陈士奇。

  7月初四,张献忠带领老师日夜向四川西南挺进。连克沿途的州县于8月初九征服成都,执斩巡按御史刘志波、巡抚龙文光、总兵刘佳云等。蜀王朱志舒投井自杀,其他官员成为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迅速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称秦王,然后宣布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

  身亡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从陕南进入四川,攻打大西军。明年7月,张献忠撤离成都,北上与清军作战。11月,当部队到达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坡时,张献忠中箭死亡,其余继续抵抗清朝,清军屠杀四川,康熙24年移民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死后,他的部长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利率领农民军向南。他在重庆被明军曾英部阻止。农民军杀害曾英后,他继续向贵州转移。后来,他与南明联合起来,与清军作战,在清朝康熙初年,在西南省的广大地区转战了近20年。

  评价

  明末张献忠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民起义军与明清军队的战争。近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战争从明天开始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从池池战争、洛阳战争、襄阳战争、成都战争、山海关战争到清顺治15年(1658年)失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展和总结。

  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的优势,义军时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虽然明军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但由于督察与武臣的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分兵作战,往往只有起义军在具体战役中的几分之一,往往失败。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但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也很深刻。就像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它没有崇高的战略愿景。军事领导人培养了腐败的思想,政治处理不当,军事纪律松懈,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的进攻下失败。然而,农民军士兵不怕牺牲。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气节激励着后人。

  从崇祯元年(1628年),张献忠和李自成在延安起事,到张攻占四川,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顺治三年(1646年)在西充丧生,以及后来他的残部在川东贵州盘旋。他们的军队杀了多少人?恐怕历史上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有60多万。只看他们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四五十年,灾遍巴蜀。“举兵不当,患无穷”(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把物力丰富的天府之国变成了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野的地方。战争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在战争最严重的十年里,耕种不生,颗粒不收,导致人相食。因此,四川人死于饥荒,瘟疫者是刀兵的两倍。这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了历史的大倒退。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直到顺治18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省只有8万人左右。在明末崇祯之前,蜀中人口超过300万。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康乾从湖广移民到四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