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哪些伤痛?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叛乱,给该朝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这场叛乱使得唐朝政权岌岌可危,国力大幅衰退。不仅如此,安史之乱还导致了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农田荒芜,经济遭受重创。此外,唐朝在叛乱中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国家边境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安史之乱的后果深远,为唐朝带来了长期的伤痛,成为该朝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那么这场八年的叛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痛苦呢?今天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相关内容,并与您分享。

  一、社会混乱

  战争使社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殿焚烧,十不存一,百曹废弃,曾无尺椽。井邑荆(应改为榛子),豺狼所号,不满千户。既缺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到徐方,北自秦,怀经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说:“孤独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家百余家,世乱各事”。这说明经过战争,广大人民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二、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分离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了藩镇割据。当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从叶城败退时,唐派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朝发生矛盾。为了私结党羽,他故意保存安史老部的力量,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让安史老将田承思根据魏波(今河北南北)、据成德(今河北中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根据幽州(今河北北部),李怀仙都领节度使之职。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将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融为一体。今后,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地区)、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地区)、淮西李希烈等其他地区都分开了。

  然而,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专门研究《唐代藩镇研究》,唐代后半段大部分时期,绝大多数藩镇没有分割,只有河朔等极少数藩镇分割;即使分割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唐朝的政策法规,“必须利用朝廷官爵的威望来安全军队”,分割藩镇也解除了分割。唐末黄巢混乱时,常见的分割。

  三、加重剥削

  由于战争,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压迫更加严重。因此,农民与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迫使农民举兵反叛,形成了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户口大幅减少。潼关与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只有“编户千余”,邓州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突然下降到二百户以下。但政府把负担强加给仍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由于政令不足,税收只能征收东南八道(浙西、浙东、宣涉、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了“暴刑暴赋”,比如田承思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造成了“物力损失”等等。唐政府和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引发了农民不断的武装叛乱。一旦他们代代相传,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叛乱。其中,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发生的浙东袁超乱、同年浙西清乱、同期苏常张度乱、舒州杨昭乱、永泰时期(公元765年)。虽然这些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但它们削弱了唐朝的力量。

  四、边境不稳定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朝将陇右、河西、朔方的重兵全部派往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着西部地区的西北庭。几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了西部地区的西北庭。从此,唐朝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五、经济重心南移

  自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后,北民南移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导致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南移。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的南移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越来越超越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