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起源和发展史:历经何种变迁?

月饼作为一种传统的中秋节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月饼的起源,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据传闻,月饼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人民为了组织起义,秘密将反抗军的作战计划藏在了月饼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逐渐演变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时期。从最初的起义工具到如今的中秋佳品,月饼经历了无数次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蛋糕、团圆蛋糕等,是中国传统的汉族美食之一。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解释,然后向下看~

  在中国人看来,中秋节应该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说到中秋节,人们会想到团聚,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那么为什么要在中秋节吃月饼呢?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月饼的起源和演变。

  最初的月饼是用来祭拜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作为家庭团聚的象征。最传统的月饼是圆的,意味着团聚和美丽。它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祝愿。慢慢地,月饼也成了节日的礼物,演变成了每年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地区就有一种“太师饼”,纪念太师闻仲,是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和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辅料。这时,以胡桃仁为馅的圆饼出现了,叫做“胡饼”。

  由于唐朝的传说和记载最多,月饼应该在唐朝正式出现。一些历史学家指出,隋末唐军于大业13年8月15日,唐军裴寂以满月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广发军作为工资,成功解决了大量吸收反隋义军的军粮问题。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的时候,唐玄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明月,心潮澎湃,随便出了“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逐渐在民间流传。此外,在唐代,蛋糕店开始出现在长安市,民间也有从事生产的蛋糕师,这为月饼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到了宋代,中秋节吃月饼已经很流行了。这时,月饼被称为“小蛋糕”和“月团”。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诗“小蛋糕就像嚼月亮,里面有蛋糕和蛋糕”来赞美月饼。由此可见,宋代的月饼里有酥油和糖馅。宋代的作家很周到, 《武林老事》中首次提到了“月饼”的名字,描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故事。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也有关于“月饼”的记载。

  元明时期也有关于月饼的传说。据说元末,中原人民受不了元政府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想联合抵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无法传递消息。于是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划,命王昭光做饼,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然后将人们分别传送到各地的起义军,通知他们8月15日晚上的起义响应。后来逐渐演变成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聪明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让月饼成为中秋节更受欢迎的必备食品。在宫廷里,月饼也成了常见的食物,比如《明实录·神宗实录》,记载了皇帝十次给大臣月饼。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旅游记》说:“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可以看出,此时民间人民已经开始互相赠送月饼,这意味着团圆。

  清代月饼的制作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咏月饼诗》,上面写着“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细面尘,点缀胭脂痕迹”。难怪乾隆皇帝在中秋节去江南杭州品尝月饼的时候,对月叹了口气:“好月,好蛋糕,中秋节好宵!“月饼不仅好吃,还经常画月宫、蟾兔、嫦娥奔月的图案,把人们带到神话传说的美好境界。末代皇帝溥仪曾奖励总管内务大臣绍英一个月饼,达到“径约2英尺,重约20公斤”。

  到目前为止,月饼有无数种,各种口味都很丰富多彩。但似乎与童年相比,吃月饼的感觉逐渐褪色,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也许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但在这个中秋节,或者让我们和家人一起享受月亮,放松,品尝美味的月饼!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