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选择发行银元?发行银元的目的是什么?

袁世凯为什么要用银元?1912年溥仪退位,清王朝正是宣告灭亡,而它的灭亡也预示着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此成为历史黄沙中的一抹尘土。但这也带来的不小的麻烦,就比如说持续使用了276年的货币制度直接奔溃,人们在进行交易时,使用着各式各样的货币,有些人使用银子,而有些则使用铜板,但这些旧时代的货币已经失去了法律效应,除了银子还能值点钱以外,铜板这种钱币就相当于是废铜一样毫无用处。这种乱象直到1914年才得到了改善,随着《国币条例》的颁布,全国货币被统一规定为圆银币,正式名称为银元,俗称为袁大头。

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中国两千多的封建社会宣告灭亡,从此进入了民国时期,而此时,全国的货币制度一片混乱,人民交易有用银子的,也有用铜板的,导致当时国内交易极为不便。

直到1914年,北洋统治者开始整顿货币,颁布《国币条例》,制造了圆银币,正式名称为银元,俗称为袁大头。鸦片战争后,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银元在民间逐渐成为了通货,而袁大头的出现,让大部分老百姓分不清楚跟之前的外国银元有什么区别,便将袁大头跟外国银元一样,统称为大洋。

袁大头在历史上铸造了不少,从民国三年开始,直到1929年还在铸造袁大头,光一元的袁大头就铸造了近八万个。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因孙中山先生的“创议钱币革命”,且为了要解决北洋政府的军费来巩固统治,所以对货币改革极为上心。

当时的社会,因为晚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失海外,本国已经没有多少白银储备了,纸币的发行也就被放弃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袁世凯开始铸造袁大头,种类不少,但壹元币铸造最多。

这种银元明确了规格,要六钱四分八厘,以银铜一掺入其中混制,铸造后为七钱二分,在硬度,光泽等各方面都不错,收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很多老百姓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正式的货币,加质量比较统一,于是迅速变成了通用的货币。那这些袁大头在当时能买多少东西呢?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断,各个地区物价虽然稍有差别,但总体还算稳定,并稍有上涨,经济在向前发展。当时工人的收入还算不错,没约20个袁大头,技术型人才如工程师,教授,作家等收入更加可观。

如鲁迅先生,每个月工资加稿费可达到700多个袁大头,胡适更高,差不多能达到1500个左右,算是非常高的收入了。以当时的购买力来看,一个袁大头差不多跟现在150到200人民币左右,工人的工资也是非常不错的。

《上海工人运动史》中记载,1927年上海,一斤猪肉0.28元,一盒香烟0.036元,一斤白糖0.096元。而当时在广州,一斤大米0.04元,一个袁大头能买25斤,这放在当时的购买力来说,与现代收入购买力相差不算太远。

而鲁迅等大文豪,每月收入700左右袁大头,相当于现在月薪10万的高薪人士了。新中国成立后,西南边陲地区很多地方都只相信袁大头作为硬通货币,1951年沈阳造币厂还特意为此造了一批袁大头。长达三十多年里,有如此规模和地位的银元,只有壹元袁大头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