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被挖心:历史真相揭秘

读过《封神演义》的朋友肯定对于比干被纣王挖心的剧情印象深刻,毕竟这是狐妖妲己第一次明目张胆的要求纣王为其诛杀大臣。而比干乃是纣王的叔父,先王帝乙之弟,其在朝堂之上多次力谏纣王不要沉迷女色,要重视朝政,而这却引起了妲己的不满,于是她便央求纣王挖出比干的心脏,供其观赏。不过这样的剧情都是小说为了吸引跟多读者而编排的故事,真实历史上的比干之死与妲己毫无关系,那么比干真的被纣王挖心了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比干真的有被纣王挖心吗的详细解答。

民间传说妲己害比干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

“微子多次劝谏,纣王不听,于是与太师、少师(比干)商量,然后离开。比干说:‘作为大臣,不能不冒死劝谏国君。’于是强劝纣王。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眼多,有七个孔。"便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

比干叹无心

可见比干确实被纣王挖了心脏,但是不是因为烧了轩辕坟。而是因为屡次强行劝谏纣王,纣王愤怒才挖了比干的心脏。

影视剧中的纣王和妲己

但是比干死后却受到了后朝历代国君的推崇,比如“ 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而且神话传说中比干也有很好的结局,比如封神榜中姜子牙把比干封为文曲星君。还传说比干死后升入天堂,玉皇大帝见他生前如此恪尽职守,但是为国事无辜牺牲,加上他失去了心脏并不会起什么贪心之念,所以封他为掌管人间财库的文财神,享受世间香火受人膜拜。虽然神话传说并没有什么历史根据,但是却也寄托了平民百姓对这位殷商忠臣的纪念和崇拜。

那么比干为什么会有如此历史地位呢?

首先他是商王文丁的庶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因为旧的观念庶子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所以即便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依然没能继承王位。但是帝乙知道比干贤能授比干为少师辅佐自己,那时比干才20岁,可谓年轻有为。后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王帝辛成为两朝元老。从政四十多年,忠君爱国,为民请命。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所以后代为人臣者都视比干为忠臣的楷模,被人顶礼膜拜。

其次,古代都说,“文死谏,武死战”是一种忠君爱国的极致体现。而比干可谓是“文死谏”的第一臣。所以历代君王也把比干作为文臣的楷模,让大臣们学习。其实“文死谏”对于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君王来说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毕竟一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君王为所欲为,却没人敢提出来。而君主又因为当局者迷而意识不到错误的存在,对于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历代明君都比较重视文臣的“谏”。而这些君主自然也就把比干作为楷模加以推崇。

再次,虽然野史演义不被作为正史依据,但是确是古代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反应。人们之所以传说比干死后被封文曲星君,就是想让比干成为所有读书人的楷模。忠君爱国,以死相谏,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所允许的。至于比干被封为文财神,自然就是对比干那种无贪无欲,一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高贵人品的肯定。

其实比干这种耿直爱国的性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说白了大到国家,小到一家公司。都需要这种不怕得罪上司,遇到问题敢于直言的人。所以这种品质,不光是在古代,就是在当今一样不落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