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何能够算无遗策?揭秘贾诩的特质和才能

贾诩,字文和,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被誉为算无遗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之所以能够算无遗策,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才智和卓越的智慧。首先,贾诩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他广泛涉猎经史兵法,对历史事件和战略战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其次,贾诩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准确把握形势和局势的变化,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计谋。此外,贾诩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慎密的思维,他以忠诚为本,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斗智斗勇,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综合而言,贾诩的才智、智慧和品德使他成为了算无遗策的传世人物。

  甘肃武威人、曹魏开国功臣贾诩也是著名的谋士和军事战略家。事实上,这个角色在罗贯中的作品中,他远不如司马懿、诸葛亮等人出名。但说到“三国人物到底谁最聪明?”非贾诩莫属。贾诩是三国中唯一一个拥有丰富谋士和能人的群体,在后人眼中能够承受“第一谋士”的美誉。如果你只是看电视剧版的《三国演义》,从而忽略了三国的真实历史,那么你一定会错过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

  百忍成金,挽救生命

  贾诩有一个特点,他真的做到了,古人常说“百忍成金”。 “忍”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历史上绝对不少英雄“小不忍,乱大谋”。史书上没有太多关于贾诩前半生的笔墨记载。毕竟,他真的登上了三国历史舞台,已经40多岁了。与诸葛亮、郭嘉等早在青春期就帮助主人打败世界的人相比,他确实起步有点晚。然而,当这些人的命运走到尽头时,贾旭的成就是那些做出贡献的人无法企及的。

  贾诩之所以能做到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其实是因为他的智慧。第一件能体现他聪明的事,来自《三国志》,从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他聪明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胡说八道。贾诩年轻的时候,唯一能欣赏他的人就是汉阳的阎忠。《三国志》记载,阎忠“谓有良平之奇”,所以贾诩可以孝为郎。只是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不久,就生病回家了。就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同行的这群人遇到了心狠手辣的马贼。

  当这些马贼的刀架在这群人的脖子上时,有人迅速拿出银子,急忙求饶;至于那些没有钱的人,他们只能用生命来抵消钱。贾旭没有带任何银子,但当他面对这群暴徒时,他并不慌张。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镇边将军段炯的孙子。这位将军以400人扫清羌族叛乱而闻名。这个身份一出来,就吓坏了这些小偷。虽然他们不敢因为将军的名声而动手,但贾诩知道自己逃命并没有那么容易。因此,他向这群马贼许下承诺,他愿意回到外公的住所,给他们双倍的赎金。

  正是这些话,让马贼轻易放贾诩。然而,贾诩从这群人的刀下逃脱后,并没有匆忙逃命,而是把这群马贼的行踪报告给了政府。根据贾诩的说法,政府一网打尽了这群马贼。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贾诩从来没有多说过一句话,他只是表现出假身份,许下假承诺,就能从刀下逃出生日,甚至永远不会有后患。如果是单纯的聪明,如何化解生死灾难?毕竟和他同行的人,都成了这些人手下的亡魂。

  初登舞台,两次击败曹操

  在董卓乱洛阳之后,贾诩正式进入三国舞台。董卓和贾诩是老乡,当时董卓权倾天下后,贾诩这个时候出现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被提拔为平津都尉没多久,王允的连环计就要了董卓的命。这时,董卓手下的那些心腹大将是走是留,都成了问题。当时,李争等人建议当地解散军队,直接回老家。不幸的是,这群人失去了领导能力,没有人能为他们做出决定,争取面红耳赤,也没有人能做出决定。

  这时贾诩出现了,他的建议和想法都很中肯。如果所有这些将军都弃军逃跑,朝廷可以杀死所有这些人,而无需浪费太多的兵力。既然成功或失败都是死亡,最好把团队带回长安。如果这件事能成功,将军成长为朝廷并不是不可能成为国王的。如果失败了,那就没什么可耻的了。但这件事并没有给贾诩留下好名声,人们反而认为他是个“乱武”的人。因为这些将军听从了贾诩的建议,长安乱接下来让世人无耻。

  事实上,这种过错并不能完全嫁给贾诩,在这样的乱世里,人们所想的就是保命之计。当时的汉朝早已软弱,地方军队迟早会进入长安。他建议董卓的将军们回到长安,这实际上只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更何况通过这个计划,贾诩也真的认识到,这李、郭二人,不是他能依附的人。但成功是关于战略的,但他的这一步是由别人的成败决定的。也许他没想到这两个人会制造麻烦,杀死长安和人民。

  当贾诩看到西凉军的局势发展时,他已经为自己谋划了退路。李、郭二人都是草莽,通过这场战争,贾诩早就知道西凉军迟早会灭亡。所以他离开了长安,首先投靠了同乡段煨。虽然这位华阴将军对贾诩不薄,但他也是一个有强烈怀疑心的人。当时贾诩在军队中的威望远胜于段煨。他在别人的地盘上占主导地位,任何有野心的人都会害怕他。

  贾旭也是个聪明人。他从来不想挂在一棵大树上,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存在威胁到了段煨的威望。如果他及时离开,段煨没有心脏病,也许他可以善待家人。于是他暗中联系了张绣,一个人跑到宛城,投靠了张绣。贾诩这次换主,是他精彩人生的开始。因为在张绣身边,贾诩两次贡献策略都让曹操战败而退。作为三国一代枭雄,曹操一生中经历过的战败寥寥无几。

  但他却在贾诩的计谋中栽倒了两次,贾诩能打败曹操,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智慧。当时曹操南征张绣。起初,贾诩劝阻张绣,绝对不要追曹操,否则他们会被埋伏。事实证明是真的。张绣兵败归来时,贾诩前来献计,现在收集散兵追曹操,必然能击退曹军,果然张绣大获成功。因此,曹操的战败不是输给军队,而是输给贾旭。大家都说三国诸葛亮才是料事如神的聪明人,但与不太显眼的贾诩相比,他才是真正做到了算无遗策的人。

  顺势归降,独善其身

  一年后,当天下局势趋于明朗时,张绣萌生了回归的意图。这时,袁绍也抛出了橄榄枝。然而,当袁绍派使者招投降时,贾旭此时表现出态度,要求张绣拒绝袁绍的招投降,并建议他回到曹操身边。张秀对这一建议感到困惑。毕竟,在他看来,袁绍远比曹操更强大。更重要的是,当曹操输给自己时,他的亲生儿子、将军甚至他最喜欢的马都死在了自己手里。投降曹操不就是白白死吗?

  此时的贾诩,又一次展现了什么叫长远的眼光,清奇的思路。在贾诩眼里,归顺曹操是上策,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点:曹操打着“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旗号,归因于他不是个人,更像朝廷;第二,袁绍太强大了,他们不会被重复使用,但曹操不同,当他用人时,他更能得到善待;第三:如果曹操真的有主宰世界的雄心,他肯定会放弃怨恨,建立良好的声誉。

  听了这几点,张绣也被贾诩说服了,心甘情愿地回到了曹操身边。当张绣带着手下归顺时,确实如贾诩所想。曹操听说张秀前来归降,甚至亲自去迎接,表现出特别亲切的态度。他从未提到过自己的失败。他甚至亲切地握着贾旭的手说:“让我相信比世界更重要的人,子也。”。从那以后,张绣成了他的将军,贾旭成了他的谋臣。曹操对他们的奖励远高于普通人。然而,当贾旭劝说他投降时,这一切都是他所期待的。

  能正确认识世界大势的人,就能深刻猜测人心,甚至在战场上有聪明的决策者,当真的只有贾诩一个人。归顺曹操后不久,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了。虽然贾旭在这场战斗中表现不佳,甚至留在了许昌,基本上看不到曹操的队伍,但每当到了关键时刻,他绝对是最后的重要人物。马超、韩遂带兵来犯,贾诩的一招离间计,大大降低了西凉军的战斗力。

  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存储纠纷使曹操无法下定决心。他来找贾旭,希望能得到一些有效的意见,让他下定决心。一开始,贾旭沉默了。当曹操焦虑时,他慢慢地说袁绍和刘彪。曹操突然意识到他们曾经是浪费时间的人。如果曹操也效仿他们,政权颠覆迟早会发生。虽然没有直接解释,但贾旭完全是“用一句话唤醒梦中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