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傅友德选择在朱元璋面前自刎?

明初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光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就不下数十人,而他们之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傅友德了,这可是朱元璋自己亲口承认的,“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他在西伐巴蜀时,明太祖写作《平西蜀文》赞他;在北征大漠时七战七捷,创下传奇战功;而在南平云贵时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这样的功绩也难怪它会被封为颍国公,授免死和世袭铁劵。不过这么一位对明朝有着天大功勋的将领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皇帝的清算,他被迫自刎于朱元璋面前。那么傅友德为何在朱元璋面前自刎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傅友德自刎于朱元璋跟前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解答。

 

明开国功将傅友德

农民到将军

傅友德世代为农民,故而他日后战功赫赫,却有一点本质变不了,即只会为生存而去维护自己利益,却不会捍卫和争取自己的权力。再反观,凡是武将名门出身的人,在处理朝廷君臣关系上,通常明智一些,让自己利益与 权力最大化才是重点,生存问题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所以,从农民到将军的傅友德不懂得变通,相当于有苦说不出。

而自古以来建立新朝的君王,坐上皇位后就想传位万万代,困扰他们的是皇家威严如何才能在开国功臣面前展现,如何坐稳龙椅后安全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面对确实功高盖主的功臣,要么由他们居功自傲,要么除之而后快,这全看皇帝的选择。

朱元璋本身也是农民出身,自然会选择除之而后快,特别是战功显著又难以驾驭的功臣。那么,傅友德对明朝功劳大不大?肯定大;他对朱元璋不忠心吗?打胜仗给大明朝就是他一片忠心。

傅友德的战功说一:南征

洪武十四年,傅友德率大军从湖广出发,浩浩荡荡奔赴云南,深入到葱峦叠障的云贵高原。一路上途经辰州、沅州,后奔赴贵州,克普定、普安两地后,三十万大军势不可挡直逼云南曲靖。占据那里的元朝贵族统治者闻听明军攻来的消息,起兵十余万屯驻曲靖一带,和明军展开激烈交锋。

作战经验丰富的傅友德,趁着天降大雾之时逼近白石江边,装成大军要强行渡江的样子,暗地里使出明修贱道暗渡陈仓的招数,派遣数十人从白石江下游悄悄渡江。到达敌方阵营后,鸣金击鼓,成功扰乱了敌人的阵脚。傅友德声东击西,趁机挥师渡江,打了个敌军措手不及,活捉敌军首领达理麻,成功收复了曲靖。

这一仗使得朱元璋龙颜大悦,对傅友德封官加爵,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这场战役中可知,傅友德并非是有勇无谋之人,他的死到底是性格所致,还是有其他原因?

傅友德的死亡原因

傅友德适逢元朝末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傅友德先投奔红巾军起义,后追随陈友谅、常遇春,最后成为朱元璋帐下武将,为大明朝作出了伟大贡献。

洪武二十六年,登基近十年的朱元璋因忌惮大将蓝玉手握军权,于是设计诛杀了,而傅友德素来和蓝玉交好,所以朱元璋也对他疑心很重。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日,朱元璋借大宴群臣之际,突然向傅友德发难,责怪他的儿子大不敬,傅友德赶忙起身告罪。朱元璋却又责备他不敬,并要他提取儿子首级。岂料,傅友德席间当即告辞,遵从朱元璋命令,很快提着儿子的头颅上殿复命。

朱元璋应该没有想到他当真砍下儿子头颅,当下也非常难堪,责备傅友德怎么狠得下心。

傅友德直面向君说道:“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说罢,竟当着朱元璋的面拔剑自刎,朝堂一片哗然,虽然此情节壮烈,但傅友德意气用事了。

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责备他,等同于在羞辱于他,傅友德也许这样想。加挚友蓝玉将军之死给他带来的阴影,以及心中积累了对朱元璋诸多不满,此时一并爆发并要虐杀自己方可解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