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思想是什么?王阳明领悟的哲学思辨是什么思辨?

王阳明的道是什么?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又称为“阳明学”,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自觉性以及心性的重要性,并主张实践与知行合一,被世人誉为中国近代哲学的“第二次启蒙”。王阳明的思想是一种对儒家传统和佛教观念的结合,他的影响贯穿了明朝和清朝,并且持续至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王阳明心学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知行合一”,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在王阳明看来,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他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道德的高尚境界,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心中蕴含了宇宙的道理。通过内心的修养,人们可以领悟到宇宙的真理。

王阳明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是个高官,希望他能早日考取功名,承袭家业。但他年轻的时候,和你我一样,也有过很多理想,比如当个大将军啦,比如当个老师啦,因此经常落榜,为此挨了很多父亲爱的棍棒。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人生唯一的理想:当圣人。他用宋代大儒朱熹的方式进行悟道——格物致知。说白了,就是盯着某个事物一直看(当然,这位仁兄的大脑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今天格竹子,明天格蚂蚁,后天格和尚。越格越痛苦,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一件事,既然竹子,蚂蚁,和尚也是天理,那么自己的心应该也是天理,想明白天理,不需要借助外物(格物),明白自己的内心不就行了?

跟着自己的心走,比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要正确。

2. 知行合一:王阳明主张知识和实践是统一的,认为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践,而实践又需要知识的指导。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高尚境界。

年轻的王阳明也结婚了。父亲托人给他介绍了一户人家,他也表示没什么问题,该结就结。谁知道,结婚前一天,他格物格到了一个寺庙里。庙里有个不算老的和尚,两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言。良久,王阳明突然开口问道:想家吗?和尚:……想。和尚良久方才开口。“家中还有谁”,“母亲”,“想吗”,“……怎能不想”,“想了就回去看看吧”,和尚沉默。第二日,和尚还俗回家了。

你再“想”,不动又有何意义?

3. 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良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通过内心的修养,人们可以唤醒内心的良知,从而实现道德的高尚境界。

老王带兵去山上平乱,抓到一山贼,升堂审判。发现山贼桀骜不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心知问不出个所以然。看着堂下的犯人,心生一计,说道:热吗?,山贼答曰:废话,大夏天的当然热。“那就脱了外衣”,“什么情况,得,脱就脱,看你能奈我何”,山贼心想。“还热吗?”,“热”,“那把裤子脱了吧”,山贼也脱了,一副你能奈我何的表情,“还热吗”,“热”,山贼毫无畏惧,“那把内裤脱了吧”。这回,山贼的手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拖下去,里面实在没东西罩着了。“看来,你还是有羞耻心的嘛”,山贼羞愧的低下了头,山贼也是有良知的。

王阳明曾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想,"心中贼”就是每个人的私欲,克制欲望很难,保留良知也很难,因为“欲望”留给“良知”的地方不多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