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悟道之旅:探究他如何领悟道德真理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是在遭遇一次刺杀之后,才彻底对观察失望,并带着极为复杂的情绪接受了自己被贬的命运,前往贵州的龙场地区当人一个小小的驿丞。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阳明在龙城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变革,数百年前的龙场环境恶劣,且混杂着许多语言不通用的少数民族,寻常人等根本无法在此老实呆着,可王阳明却能在这种堪称磨难的处境中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并就此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心学。那么王阳明是怎么悟道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王阳明悟道的过程是什么样的的详细解答。

由此可见,王阳明在龙场这个地方悟道,确实是一大事件。

那么,王阳明如何悟道呢?

其实王阳明的悟道,需要从被下放开始谈起。

据《传习录》与《王阳明年谱》的记载,公元一五零八年,王阳明因为抗议宦官刘瑾残害同僚,而被被皇帝打了40大板后,由京官一下贬为贵州龙场当驿丞,而且一路被追杀,有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也许是命不该绝,这些追杀都让他逃过了。

但是,除了都有生命危险之外,那就是他自身的困惑以及龙场的环境更让他欲哭无泪,即贵州龙场这个地方不但是一个真正的蛮荒之地,而且作为驿丞的王阳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因为王阳明到任的时候,龙场驿站早就塌了。

于是没办法,他只好在驿站往南几百米的一座小山包下找了一处石洞当作住处。

这个石洞具体情况,有诗为证,即:

“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是一个非常乐观之人,他并不因为条件艰苦而自暴自弃,反而因与世隔绝而更加从容,因为他住下来之,就开始研读《周易》,还写一篇叫《玩易窝记》的文章。

“居则观其象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我们知道,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前,几乎钻研过当时所有可以悟道的方法,并且获得过一些成就,如道家、佛家、兵法、理学等都有涉及,只是后来认为不是究竟,就放弃了。

而到了贵州龙场之后,没有了官场应酬以及各种关系需要维护,反而让他能够专心“省悟”圣人之道,即: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王阳明就这样不断地追问,最终在一天半夜,他正在洞中观看洞外的竹子,他突然发现,当睁眼看竹子时,感觉竹子清晰可见;可当他半闭眼睛时,又感觉竹子模糊不清。

这样的景象让王阳明恍然大悟,随即悟出了: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于是他跳起来,惊呼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王阳明的悟道,说到底,就是一种濒临绝境之后的触底反弹。

换句话说,没有之前的那些积累,他也不会调转方向,觉悟圣人之道,甚至可以说,贵州龙场这个地方不过是王阳明悟道的一个助缘,而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所以,王阳明的悟道,是他由量到质的蜕变,跟贵州龙场这个地方没有太大的关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了凡四训》《智囊全集》《峤南琐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