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对唐朝的贡献及其影响:从苏烈角度看唐朝的重要贡献

苏定方对唐朝有多大贡献?谈及苏定方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人对其都不太了解,但要是说起苏烈,那你一定就能反应过来,作为唐朝初期的著名将领,苏定方为唐朝开疆扩土,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六十几岁了还得临危受命的上阵杀敌,不过好在他宝刀未老,一连诛杀了数万匈奴,生擒贺鲁。如此功绩真不愧是唐朝的护国名将,不过后人对他的评价却不怎么样,大多都是抹黑他的。

苏定方一生成就无数,破东突厥、灭西突厥、伐高句丽、平葱岭之乱,夷百济、定吐蕃,可谓战功赫赫。大唐陈旧的版图史无前例地延伸开拓向西直至中亚咸海,向东远抵朝鲜半岛南部,国境相接波斯。苏定方,人如其名,正所谓冲锋陷阵,安定一方,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

隋炀帝大业末年,苏烈随父亲苏邕率乡兵讨伐寇贼,征战辗转,随后接替先父统领部众,斩杀郡南清河叛军首领张金称,大破郡西邯郸叛军首领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余里,从此庇佑一方,令叛军不敢靠近州县边境半步。

隋末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武德四年,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败亡,苏定方随义父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攻城略地,屡立战功。而后高雅贤阵亡,刘黑闼败北身死,苏定方归隐故里。

贞观四年,李靖派苏定方乘雾带骑兵先锋秘密行进,不料一里之遥大雾突然散去。苏定方望见牙帐,纵马突袭,杀人数百,余众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可汗败走。阴山之战,东突厥灭国,其地尽归唐境,苏定方因功受赏,却在英豪云集的李世民时代就此埋没,岌岌于世。

数十年光阴虚晃,六十五岁的苏定方再次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率大军兵临西突厥,一路斩杀数万匈奴,踏雪昼夜追击,生擒贺鲁。在那片广阔的疆土上,是何等威名远扬的盛世繁华!

在中原历经风霜的土地,永远有这样一群将士,他们勇如死士,将骑马的背影投入大漠孤烟落日荒城;塞外的风烈烈地刮过,将浊酒洒向黄土,将白发送与残雪;英雄迟暮,迟暮的苍老的眼也依然灼烧着不息的余烬,迟暮的脚步也在丈量生命最终的长度。

此后十年,马上长短,开拓西域,夹江远行,高丽冰雪严寒,吐蕃的啸啸马鸣中,年逾古稀的苏定方病逝边陲。高宗痛惜不已,以“庄”谥之,图形于凌烟阁。

苏定方其人,刘元栋评曰:丈夫当如是。伐国之功,焜耀千古;王文度杀降谋财,唯定方“一无所取”。西突厥既灭,苏定方令“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被沙钵罗掠夺的财物、牲畜,全部物归原主,十姓部落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受降仪式上,苏定方叩首请求赦免杜曼,保全信义。《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中写道:苏定方,名将亦大将。

苏定方早年遇见裴行俭时,曾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贤也。”于是倾囊相授。“邢国公仁同转扇,恩甚投醪,逆命者则肃之以秋霜,归顺者则润之以春露。一举而平,九种再捷,而扫三韩。”其才智谋略,可见一斑。

为何苏烈这样的传奇将领,却成为了戏台上的白脸奸雄呢?

在演义小说的演化中,苏定方的形象逐渐被歪曲,最早在《说唐》里被逐渐改写用计害死罗成、与罗家世代恩怨纠葛的脸谱化人物,而这样的形象更随着《隋唐演义》《兴唐传》的沿用深化彻底定型,早已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白脸邢国公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有两副面孔。民间故事的演绎与正史的相对流传,既是丰满也是篡改。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为戏剧性改写历史,以及如何才能避免一家之辞,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永远是争议纷纭的话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