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文帝大力削藩:探究建文帝削藩的背景和原因

我们都知道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会被朱棣推翻,就是因为他的削藩政策太不把自己的叔叔当回事了,与他从小玩到大的亲叔叔湘王被逼到自焚,燕王朱棣也得装疯卖傻才能存活下去,而且还是必须在锦衣卫的监视下持续装疯好几年。那么建文帝为何要削藩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建文帝大力削藩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解答,看完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朱允炆继位不久就迫不及待的要推行削藩了。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元璋的接班人。他和其它登基上位的皇帝不同,首先他并不是上任皇帝的儿子,只是朱元璋一个普通的孙子,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都不算最强的。对于朱元璋为何直接跨过他众多的儿子们,直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至今叫众人还是不解。

朱元璋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为,也为后来的靖难埋下了大的隐患。在靖难这场战斗中,以燕王朱棣胜利,建文帝朱允炆失败为结束。后世很多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指责建文帝。认为他应该先稳定皇位以后,再进行削藩。在皇位未稳之时,冒然削藩,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建文帝如此迫不及待的进行削藩呢?要想明白建文帝当时强行削藩的心理,我们就要回到朱允炆当时所处的环境,去认识这件事。

实际说起来,朱允炆这个皇帝当的也是相当的憋屈。他摊上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也摊上了世界最坑孙儿的爷爷。

说朱元璋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想没有人会反对。首先他跨过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还有其它众多的孙子,把皇位直接传给了他。这种器重,可见爷爷对其的宠爱程度。为了让这个孙子更好的继位,他不惜屠杀开国功臣,凡是皇孙登基路上能遇到的困难,他都选择一一拔除,并不惜一切代价。这还不算,未来的事,老朱还依然操心。他在《皇明祖训》里,把将来凡是可能发生的事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以确保皇孙的皇位能坐的稳如泰山。

那为什么又说他是最坑孙儿的爷爷呢?他设立的藩王制度,让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朱元璋为了皇权的可以永保,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国家有乱臣贼子作乱。所以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全都分封到全国各地,以防不测之时,让他们可以守卫大明江山。然而此举也把皇权分的七零八落。

分封一个还不算,朱元璋这个人也是精力旺盛,一口气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并且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藩王。你想建文帝一上台,面对怎么多藩王威胁皇权,他在夜晚能睡着觉才怪呢。在这怎么多的藩王中,又以地理位置位于东北到西北的九个藩王实力最为强大,他们手中统领的士兵数量也都超过十万。这其中又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两人的实力最为强劲。

因为他们两人守卫的是大明王朝的最危险的地方。朱元璋当年赶走蒙古人以后,蒙古人仍然贼心不死,时刻想着光复大元。所以他们有事没事就来侵扰大明的北部边疆,企图历史重演。时刻想着黄河从北的广大地区,入侵中原。迫于这种情况,朱元璋必须要把全国的大多数兵力集中在北方地区。

但朱元璋又不敢让外人统管怎么多的士兵,担心他们权力太大,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不顾众人反对,开始重启分封藩王制度。北方地理位置最为凶险和重要,朱元璋自然会把几个最为勇猛的儿子,分封到这些地区。

朱元璋分封的几个儿子里,各有特色。其中燕王朱棣,无论性格、能力各个方面,都是极为相似与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就把他分封到北平,封做了燕王。北平(元朝时叫大都,现如今叫北京)可是蒙古人曾经的国都,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都非同凡响,所以统领的士兵数量是相当的多!

接下来就是宁王朱权,这个王爷就是个“愣头青”,打起仗来是相当的不要命。我想他要是在战乱年代,绝对是军队里的先锋,和开国之初的猛将常遇春有的一拼。并且宁王有其他藩王所没有的优势,那即是在他的手下有一支叫做朵颜三卫的部队。他们是一支由蒙古人组成的军队。蒙古人的勇猛我们都知道,毕竟黄金家家族的称号可不是吹的。

不光是各地藩王实力强大,才迫使建文帝一上台就进行削藩的。这几个藩王没事就喜欢搞联合军演,把自己的实力展示出来,告诉众人他们是多团结,是盟友,是不可捍卫的金刚组合。这点颇像现在的韩美军演一样,在恐吓朝鲜。

一次次的联合军演,藩王们不是在恐吓边塞上的敌人,那只真正被恐吓的猴子是朝廷。他们通过此举,是在反抗建文帝当了皇帝。不光如此,朱元璋在世时,还规定了藩王们犯法,不受地方官员的管理。权力得不到监控,就会失控泛滥。所以各地藩王在地方上多是为非作歹,百姓们也是都是怨声载道。这样长久下去,王朝民心尽失,江山危矣!出于对中央的权威的维护。朝廷也不得不对他这些藩王早早下手。

况且朱允炆也不是池中物,刚上的台,也急于向世人展示自己威严。再加上黄子澄,方孝孺等一批近臣的鼓捣,更加坚定了他削藩的想法。只不过还是政治小白的朱允炆,加上根基不稳,再摊上这帮不靠谱的文人辅佐,朱允炆的失败也是注定了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