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苗族蜡染文化:传承千年的民族工艺

  溯源与传说

  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地方都流行着《蜡染歌》(古歌),描述了蜡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期,苗族的祖先就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染布染色,既去蜡,图案如画”,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尾斑布”。

  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窗帘”(蜡染)非常流行。明清时期,黔中地区的苗族也经常使用蜡染衣服。民国时期,蜡染在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多数苗族中盛行,包括丹寨、安顺、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艺最高。蜡染成品在大多数地区作为服装,在湘西作为床单、帐边、枕巾等。

  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困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保留了古老的蜡染技术。根据苗族习俗,所有女性都有义务继承蜡染技能,每个母亲都必须教女儿做蜡染。因此,苗族女性从小就学会了这一技能。他们种植靛蓝棉、纺织布、蜡挑秀、浸渍剪裁,代代相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