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建筑文化:探秘苗族特有的“吊脚楼”特点

  苗族吊脚楼 建在斜坡上,将土地切割成“工厂”形的平台。平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根据平台高度安装横梁和横梁,与平台平行。吊脚楼78米低,134米高,占地123平方米。除少数杉木皮盖外,屋顶大多覆盖青瓦,光滑、严密、大方、整洁。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栋,有的除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栋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居民,下层楼脚围栏成圈,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住宅楼一层,旁边有木梯与楼上楼下楼相连,楼上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大厅是迎客房,两侧分为卧室或厨房两三个小房间。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对称。一些苗家在侧面还有火坑,冬天在这里烧火取暖。中堂前有两扇门,两边各有一扇窗户。靠背栏杆安装在中堂的前檐下,称为“美人靠”。

  吊脚楼是一种传统的苗族建筑,是中国南方独特的古代建筑形式。它住在楼上,在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好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族乡镇的独特建筑,依山傍水,一排排(zhì)比,层叠而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