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万岁冲锋:二战时期日军如何打出可怕战绩?

二战时期日本的万岁冲锋是怎么诞生的?冲锋一词一般指的是在军事领域中,部队放弃固守阵地,选择集团性突进,利用各种兵器与敌军进行激烈的战斗行为。虽然在现代化战争中,大规模的部队冲锋基本不会再出现了。但在二战时期,各种依托人海战术而发起死亡冲锋还是比较常见的,比较著名的死亡冲锋就包括日本的万岁冲锋,以及苏联的乌拉冲锋。不过两种冲锋的性质不同,苏联的冲锋一般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下,由政委牵头组织的,这种冲锋多发生在弹尽粮绝时。而日本的万岁冲锋,则与他们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有关,日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出自己勇武的一面,但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因为日军的物资补给供应不足,每个士兵的弹药配额都是有限的,打完手中的弹药后只能进行短兵相接。二战后期的日军在经历多场失败后,已经没有能力为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物资补给,这使得许多部队只能发起死亡冲锋来对敌。

日军之所以在二战这种热兵器时代仍然热衷于万岁冲锋,首先与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有关,想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自己勇武的一面,宁愿玉碎也决不投降;其次这也跟日军物资供应的不充足有关,武器并不是很先进,每个士兵配备的子弹等弹药的数目有限;当然,这也与双方交战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各国要么多山,要么多热带丛林,便于隐蔽其间搞突然袭击。

这样的冲锋在中国国民党和东南亚军队面前,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战果。这些东亚和东南亚武装力量,武器装备更为简陋,战斗意志大多不顽强,刺刀等技战术训练几乎没有,全靠个人的蛮勇和一腔热血。在面对这种冲锋的时候,新兵甚至未成年娃娃兵占很大比例的军队很快就会溃不成军,防线被击穿。

二战开始后的初始阶段,美军也吃过几次这样的亏,之后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上至将军下至普通士兵人人都配备了适宜近距离作战的手枪,根本不给日军肉搏战的机会,只要对方冲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拔枪射击;另一方面美军内部也开始研究和练习刺刀战术,再加上美国人相对日军普遍人高马大,在体力上有优势,即使肉搏也丝毫不落下风。

在战争中后期,日军对美军的正面万岁冲锋变成了一种自杀性行为,经常是还没有接近阵地就已经被击中身亡。针对这种情况,日军在后期频繁发动夜间突袭,利用夜色和灌木等慢慢接近美军阵地,然后跃进去展开混战。

美日之间的战争,越是到战争后期万岁冲锋的效果越是有限,为此日军高层曾严格禁止士兵在子弹打光前,或者杀伤对方人员达到具体数量之前发动毫无意义的冲锋,如硫磺、冲绳等岛屿就是如此。这个阶段的日军更多的是采用龟缩战术,在岛屿上修建纵横交错的地道和碉堡,以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为目标。

综上,日军的万岁冲锋能够屡屡得逞的原因,一是对手较弱,二是突然性,三是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形成的震慑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