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人为何追求刻上族徽的身体艺术?”

  关于黎族文身的文献记载很多,到明清时期,记载越多,也越详细,有些文献中还画着文身的图像。关于文身的原因,也有说明。

  民间传说中对纹身的起因有不同的看法,不可枚举。文献和文人诗中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中比较常见和认可的说法是明代顾杰所说的不文身。“上帝的祖先不认为他们是后代。其他文献,也做了一个概括性的叙述:纹身“就像它的祖先刺一样,不敢犯错误,自称死后怕祖先不知道。这说明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女人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认她,变成了无家可归的野鬼。也就是说,纹身习俗产生于原始宗教,纹身含有氏族标志的意义。

  还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为了防止被掠夺:“海南黎女饰绣面。盖黎女多美,曾尝被外人偷;黎女有节,涅面以磨俗,至今慕而效之。二是表达爱情的忠诚:“凡黎女将欲字人,各谅自己妍,心各悦服,男始为女文面。...它的花样都是男人和的,所以它不能再婚。“上面提到的“模式与男性家庭相匹配”,这可能是清朝以前一些方言黎族的习俗;后来,黎族纹身是相同的方言、信仰和部落纹身图案,女儿纹身图案与母亲纹身图案相同。而且,说男人是女人;不是这样。男人在纹身操作时不能接近。三是美:“五指山中女及发夹,百花绣胜婚脂。”

  纹身的原因是一元或多元,因为历史悠久,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缺乏自己的文字记录,现在不能参加考试。

  纹身对黎族来说是一种神圣的生活内容。因此,纹身的仪式和过程自然受到黎族人的重视。可以说,纹身过去是每个黎族妇女生活习俗中的成人仪式。因此,纹身的礼仪习俗、仪式和禁忌也非常复杂。

  纹身工具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主要有藤刺、针棒和染料。白藤刺多用于藤刺。白藤在黎族地区生长较多,白藤密生利刺,有单生和互生两种,单生要求刺要锋利,刺要整齐地排列在藤枝同侧的轴线上;互生(即对生)的两行刺要排列整齐,刺要等长,间距相等,一般取一两组。手持部分长度随意。剥皮,只留木骨。藤刺应保持清洁,以免施文后感染和生病。在没有白藤的地方,其他植物可以用坚硬锋利的荆刺作为工具。拍针棒是文身用来拍藤刺的工具,或者竹子或木头,也用筷子。染料用于纹身时绘制和染色图案。碳木合植物油、水或植物叶、茎、果汁多用于当地生树。不同地方使用的树木也不同。如苦子大炭合油、麻枫籽灰合水、色坎木灰合棕油、象斑树果灰合油、松明子灰合象斑树合油等。这些树是当地黎族的名字。

  纹身工作由老年有经验的女性完成。他们大多是文人的亲戚,包括祖母、母亲、姐姐、姑姑和姑姑。在纹身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吉日,由主文师举行仪式,杀鸡摆酒祭品,向祖先鬼报告受文者的名字,以保佑和平。主文婆用树叶扫施文场,说要赶走“凶魂”,把树叶挂在门上,以示忌讳,不允许外人内进。除了主文人和受文人的母亲外,参加施文程序的人员还必须邀请两三名已完成文身的女性参加。施文成功后,要煮龙眼叶水洗身,受文人的父母要杀鸡或猪,摆席请酒,庆祝受文人的美貌。主文婆的报酬很高,有的是两片光洋,一大米一篮,有的交一头牛作为报酬。如果施文失败,归咎于鬼魂的捣乱,受文者家要敲锣打鼓,杀祖先鬼,祈祷祖先给文身者一个美丽的容貌。

  一般来说,纹身首先由施工者用树木技术棒或鸡毛蘸染料,在受试者待刺部位绘制图案,然后进行纹身。也有一些熟练的施工者直接进行,而不是在文本之前绘制图案。文刺时,施术者一手拿着藤刺,一手拿着针棒,沿着图案纹路打刺。藤刺穿皮肤,擦去血液,立即在伤口处涂上染料。伤口愈合脱痂后,出现永不脱落的蓝色图案。有些人为了纹饰清晰,需要重复打刺两到三次才能完成。

  农闲旱季和节日多选择文身。此时气候一般干燥凉爽,伤口无炎症溃烂化脓,易愈合。在这个时候,人们也不会误工。黎族妇女的文身是从6~从20岁开始,大部分从10岁开始~15岁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40%的女性从13岁或14岁开始纹身,近20%的女性是16岁~18岁开始纹身。20岁以后开始纹身的比例很小。但是不管是哪个年龄开始纹身的女人,几乎都是婚前写完的。

  女性纹身没有特殊的地方,通常在女性居住的“隆闺房”或家中进行。文刺时,除女亲戚或女友外,其他人不得在场观看。个别地区也有文刺,不要避免外人或男人观看。

  纹身部位也有一定的顺序:面部、背部、胸部、腿、手。刺的图案特别丰富,特别是圆形和曲线形。从脸到脚的纹身过程是分别进行的,需要几年的时间,这可以缓解或减轻疼痛。

  至于纹身图式和纹素的含义,非常复杂,目前内涵无法破译。一般来说,这些由点和线组成的各种图案,如面部脸颊的双线点、几何线、泉源线等,被称为“幸运灵魂”图案;上唇图案称为“吉祥”图案,下唇图案称为“多福”图案;手腕上的双线图案称为“安全”图案;手臂上的铜钱图案称为“财富”图案。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