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教育模式及羌族文化简介

  学前教育解放后,地方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逐步增加,规模逐步扩大。许多幼儿园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拓宽羌族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的视野,增加知识,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例如,汶川威州幼儿园使用投影仪和录音机,纠正羌族儿童的方言声音,发展羌族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扩大羌族儿童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

  为了稳步提高义务教育的小学教育质量,地方政府和学校积极开设寄宿制和半寄宿制民族班,以确保羌族儿童“进来、留住、学习良好”,针对羌族村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拨付专项开办费,按月发放寄宿生生活津贴和医疗费用。一些学校配备强大的教师,购买洗衣机、彩电等生活娱乐设备,为寄宿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寄宿制和半寄宿制有利于相对固定和集中的课堂教学,方便教师根据需要随时补课,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羌区中学教育的提高主要是建设教师队伍,办好寄宿民族中学(班),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茂县中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造了建设微机房的条件,逐年增加了教学微机,培训专业教师。近年来,它在所有高中班和一些初中班开设了微机课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约1400人接受了微机教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